董明珠“间谍论”持续升级,官媒点名怒批,胡锡进要求对海归道歉

前言

近日,董明珠可以说是又“火了”一把

在格力的董事会上,董明珠一句“我不用海归”直接让她的名字冲上了热搜

此话一出立马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官媒也怒斥其:搞对立情绪、扣帽子

这一次,已经71岁的董明珠,可真是摊上大事了!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间谍论”

4 月 22 日,格力电器在珠海格力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召开了 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在这次会议上,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顺利审议通过,备受瞩目的董明珠成功当选为新一届董事,并再次成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启了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会议进行期间,关于格力的诸多发展议题被一讨论,其中,格力如何推进管理层年轻化,成为投资者关心的焦点之一。

董明珠在回应这一问题时,首先谈到格力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她明确表示,格力衡量人才,并非看年龄大小,也不是依据资历深浅。

在她心中,人才的核心要素是思想要保持年轻态,要有创新能力,得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敢闯敢拼的劲头。

这番关于人才衡量标准的阐述,听起来十分实在,也契合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期望,赢得了在场不少人的认可。

然而,谁都没想到,在这个话题之后,董明珠话锋陡然一转,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

紧接着,她给出的理由更是让全场为之一惊:“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此话一出,台下先是一阵短暂的惊愕,随后竟响起了掌声,可当这个消息从现场传出,在社会上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争议声不断。

这次她的态度极为坚决,直接表明 “绝不用海归派”,如此强硬的措辞,彻底展现出她对海归群体的排斥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海归群体的数量相当可观,他们当初选择出国留学,各自怀揣着不同的梦想。

有的是想去国外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有的是希望提升自身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砝码。

这些海归们回国后,他们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董明珠仅仅因为怀疑海归派里可能存在间谍,就直接否定整个海归群体,将他们排除在格力的用人范围之外,这种做法实在是过于片面。

毕竟,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对整个群体进行全盘否定,在当下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人才流动愈发频繁,海归们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国际视野。

像格力这样的大型企业,本应在选人用人上更具开放性和包容度,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携手推动企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可如今董明珠这样的言论,实在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和不解,随后知名记者胡锡进也指出了自己的观点······

各方观点

知名记者胡锡进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言论的不妥之处,他指出,董明珠此番说法已然越过了合理界限,甚至涉嫌歧视行为。

中国就业政策一直坚定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与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这在劳动法第三条中有着明确规定。

格力作为一家在社会上极具影响力的大企业,公然把 “不用海归派” 当作用人原则,无疑是对海归群体进行身份上的排除,严重违背了劳动法里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相关条款。

再者,董明珠仅凭海归群体中可能存在间谍这一模糊猜测,就将整个群体“一棍子打死”,这种无端猜疑实在站不住脚。

每个群体都有可能混入个别不良分子,不能因为这样的潜在风险,就给海归群体贴上负面标签,并以此为由拒绝录用他们。

考虑到董明珠既是格力品牌的核心代表,又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为了维护格力良好的品牌形象,也为了给海归群体一个公正的对待,胡锡进认为董明珠理应就这番不当言论向社会致歉。​

新京报在评论时,采取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视角,首先,新京报肯定了董明珠在谈及人才培养理念时的部分观点。

比如她强调不以年龄、资历来评判人才,着重人才思想的年轻化、创新能力以及责任心,这些理念无疑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合理且重要的要素。

然而,对于董明珠 “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 这类言论,新京报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完全是毫无依据,源自她观念深处根深蒂固的偏见。

在当下时代,海外人才培养途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高端海外人才怀揣热忱回到祖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可董明珠这样的言论,却硬生生地将海归群体置于对立面,有 “全盘否定海归” 的极端倾向,这与一家明星企业掌门人本应具备的开阔视野和宏大格局极不相符。​

官媒也迅速站出来表明态度,明确指出 “重视本土人才” 与 “招聘海归人才” 绝非相互对立的关系。

企业基于自身情况,即便不招聘海归人才,也实在没必要用如此偏激的言论挑起群体间的对立情绪,随意给海归群体扣帽子。

在当前国家积极吸引海外人才、促进人才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董明珠的这番言论显得格格不入,对海归群体造成了极大的冒犯

海归们带着在海外学到的先进知识、前沿理念和丰富经验回国,本应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助力,却因这样的言论遭受误解与排斥。​

随着事件热度持续攀升,社会各界对董明珠这一言论的探讨愈发深入,人们不禁思索,格力后续会如何应对这一舆论风波,董明珠本人又是否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做出进一步的回应与解释呢?

参考文献

新京报2025-04-23《“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新京报快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科技   间谍   海归   董明珠   胡锡进   群体   人才   言论   观点   人才培养   企业   对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