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
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
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宣布
双方就碳足迹核算方法的核心要求保持一致
达成方法学框架性互认
标志着中德化工企业
在低碳转型领域的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率先建立
国内外企业产品碳足迹数据互信机制
为国家推动产品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
提供企业案例
为全球化工行业碳足迹标准化
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是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尺和推动减碳的基础和起点,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

对企业来说,计算产品的碳足迹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第一步,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采取有效减排措施保护环境,更是改善产品的环保属性、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15年,中国石化在国内率先启动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初步形成石化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学。2023年在国内首次实现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自动化核算。2024年联合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管网等7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首个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协同供应链减碳。编制印发《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等6项重点任务及14项具体措施,促进提升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

新疆库车2万吨/年绿电制绿氢示范工程▲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围绕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开展了深入交流,共同委托全球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TÜV莱茵对双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一致性审阅。
经多重评估,TÜV莱茵确认双方方法学均符合国际标准ISO14067:2018及国家标准GB/T24067–2024,且在核心要素上保持一致,并出具正式一致性声明,双方由此达成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互认共识。此举将显著提升跨区域、跨价值链的碳足迹数据可比性与透明度,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促进产业链协同降碳,助力自身与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国自2021年起逐步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任务要求。同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

CCUS碳捕集装置▲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等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等。8月,由生态环境部提出并指导制定的《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正式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数据国际交流互认打下基础。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