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支付排名:美元涨至47.79%,欧元跌到22.77%,人民币呢

近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货币国际支付比例,2025年9月,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较8月份增加了6.74%,人民币支付金额更是环比大涨15.53%,带动排名上升一位,以3.17%的占比反超加元,排在全球最活跃支付货币第五位。

美元仍然是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一大支付货币,欧元还是稳如老狗的“千年老二”,英镑和日元份额徘徊在个位数,今年9月,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分别以47.79%、22.77%、7.38%、3.69%的占比位居主要货币支付排名前四位。

说起来,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了,SWIFT每个月都会公布占比排名,整体上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美元一骑绝尘,占据“半壁江山”,短期内其他非美货币难以追上或超越。

曾被寄予厚望的欧元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背靠欧洲老牌发达国家,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结算,都被计入欧元的全球市场份额,即便如此“刷单”,占比充满水分的情况下,欧元仍然被美元甩开一大截。

英国和日本作为七国集团成员,经济不尽人意,货币疲软也在情理之中,英镑江河日下,日元在贬值的路上狂奔,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定。

人民币作为前五大货币中唯一的新兴市场货币,从SWIFT有数据统计以来的2011年占比不足1%涨到现在的超3%,中间虽有起伏波动,但总体呈稳步上涨趋势。

这种波动主要是占比太小,小数点后面两位的涨跌都可能带来排名的变化,短期内起起伏伏并不影响人民币支付占比长期上升的势头。

最重要的是,SWIFT统计的数据存在“先天不足”,漏算了很多其他渠道发生的交易。

SWIFT只负责传递支付报文信息,不处理具体金额结算,简单来说就是一根电话线,把产生交易的两家金融机构连接起来,让交易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便捷,每个月SWIFT会根据传递的报文信息统计各大货币的金额占比。

这就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别货币的统计数据水分大,欧元区内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之间的交易,通过SWIFT传递报文信息,因此会被计入国际支付份额。

第二,人民币数据被低估。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只有涉及国际业务时才会用到SWIFT,国内交易有网银互联、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城商行系统等,不通过SWIFT传递,也就无从统计。

还有,被踢出SWIFT体系的国家与我们的交易也不在统计范围内,比如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基本都使用本币结算,俄罗斯更是禁用SWIFT,这部分金额又被漏算了。

此外,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既可以传递报文信息,又可以资金清算,如果两家金融机构都是CIPS的直接参与者,那么这两家机构的客户可以直接完成交易,不需要经过SWIFT传递,间接参与者仍然需要通过SWIFT将报文信息传递给直接参与者来完成交易,因此,使用CIPS系统也会造成一部分交易不会被SWIFT统计。

截至2025年9月末,CIPS系统共有直接参与者184家,间接参与者1553家,分布在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可通过50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

总结来说,不是SWIFT里人民币支付降低了,而是人民币支付里SWIFT占比变少了。

现阶段,人民币的全球支付份额仍然处于低位,与我们的经济实力并不匹配,提升潜力大,发展后劲足。

随着中国持续不断地高质量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也在稳步放开,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必定芝麻开花节节高。#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欧元   货币   人民币   美元   全球   报文   参与者   金额   国家   日元   英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