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其中,8月8日下午,由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主办,文邦民俗馆承办主办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发布的《通令》内涵与历史价值研讨会,如期顺利举行。
在会上做指导发言的知名学者有:陈凤军(沈阳日报原主任记者,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员)、牟岱(辽宁省社科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辽宁省文史研究馆员,博导)、关捷(军旅作家,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荆绍福(沈阳市档案局原局长,研究员)、张松 (今日辽宁杂志社主任记者)、张颖 (作家,沈阳九一八历史研究馆馆员)等。
应邀参会的嘉宾还有:刘长江(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孟悦 (审判日本战犯法庭 旧址陈列馆 九一八研究馆馆员)、王艳丽(艳阳天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汪西进(辽宁省军区退休干部)、李涛(“张寿笺”即李兆麟亲属)、陈士忠(摄像师,自媒体人)、谭健 沈阳日报 主任记者)、李千惠(沈阳日报主任记者)、沈阳文邦民俗馆馆长赵文邦等。
主办单位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佟辑云 (沈阳市文旅局原巡视员、文物局局长、市文保协会党支部书记)、周维新(故宫博物院 研究员,著名书画、篆刻家)、张景振(市文保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詹洪阁 (著名收藏家)、张广胜 (著名收藏家)、陈鑫 (市文保协会宣委会 副主任)、郭俊东 (市文保协会专委会 副主任、郑沈生 (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 会员)张俊涛(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自媒体人)等。张景振副秘书长担任主持。
整场活动在严谨而热烈的氛围中有序推进。开场环节,沈阳文邦民俗馆馆长赵文邦率先登台,以详实的史料为依托,系统介绍了这份通令的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及流传脉络,为后续研讨奠定了扎实的认知基础。
随后,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份珍贵的通令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解读。大家立足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背景,结合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从军事策略、群众动员、精神传承等多个维度,对通令背后蕴含的抗联精神进行了深度解读——既有对文字细节的考据辨析,也有对历史语境的还原重构,更不乏对其时代意义的当代思考。
研讨中,与会者一致肯定了这份通令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是研究东北抗联军事指挥体系的重要实物佐证,更生动记录了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坚守信仰、浴血奋战的精神轨迹,为后人理解抗联历史提供了鲜活的文本参照。
在此基础上,大家进一步就如何传承与发扬抗联红色精神展开探讨,提出要将通令所承载的历史记忆,通过史料活化、故事宣讲、情境体验等多元形式,让抗联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激励当代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整场研讨既深化了对历史文献的认知,更凝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史料,在沈阳文邦民俗馆珍藏着一幅抗联第六军《通令》,得到专家学者们关注。这是1937年4月写在880mm*630mm尺幅的亚麻布上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发布的一指通令。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1931年至1945年间于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牵制大量日军兵力,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在这《通令》上,反映出了在那个艰苦岁月,白山黑水间,东北的民众自发组织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联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抵御外侮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