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盖章惊叹!中国在沙漠里搞大动作,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两年路透社就盯着中国:要在戈壁沙漠建 4.5 亿千瓦风电光伏基地。

如今这事儿不仅落地,还玩出了新花样。沙漠里不仅发电,还种上瓜果中药、养起牛羊,曾经的不毛之地,正悄悄变身 “绿色能源 + 生态绿洲” 双料宝地。

沙漠里建起 “超级发电站”

2022 年底三峡集团一官宣,全球目光全聚焦到了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在这儿开工,总投资超 800 亿,还是全球最大沙漠戈壁光伏基地。国家发改委早说了,要在西北沙漠戈壁建总装机 4.5 亿千瓦的基地,这规模相当于 20 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在咱们国家历史上从没这么大动作。

库布齐沙漠以前是出了名的 “死亡之海”,离北京最近,寸草不生,现在成了光伏企业的 “香饽饽”。单中广核一家,就在这儿投运了 5 座光伏电站,总装机 62 万千瓦,算下来一年能少烧 44 万吨标准煤,少排 110 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给地球装了个 “空气净化器”。

不光库布齐,西北沙漠里的光伏电站早就连成了片。青海塔拉滩的光伏电站更夸张,占地 609 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整个新加坡一样大。

以前这儿 98.5% 都是沙化土地,一年日照却有 2700 小时以上,现在成了全球最大光伏园区,电直接送到江苏、河南,还把平均风速降了 50%,植被盖度飙到 80%,戈壁愣是变回了能放牧的草原。

宁夏腾格里沙漠的光伏电站,也把 6.5 万亩沙丘改成了草原,板下种枸杞、养牛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了不让野草挡光伏板,每年都请牧民来放牧,连 566 公里的沙漠公路都在搞零碳示范,86 个光伏电站要给 109 口井供电抽水,一年能少用 1082 吨柴油,减碳 3400 吨。

为啥偏偏选沙漠搞光伏?

比亚迪的王传福之前在《开讲了》说过句话:中国 1% 沙漠盖光伏板,能解决 13 亿人用电。这话听着玄,其实全靠硬实力支撑。

首先咱们国家沙漠面积不小,荒漠化土地占了国土近四分之一,这些土地以前除了防沙,基本派不上大用场。其次,中西部沙漠戈壁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 60% 以上,等于守着个 “能源宝库” 没开发。

更关键的是,咱们人多地少,好土地要种庄稼、建房子,沙漠搞光伏不占耕地,还能顺便治沙。以前治沙是件 “赔钱买卖”,光靠国家投钱,企业没积极性。种树固沙投入大,却没收益谁愿意干?但光伏电站一来,治沙和赚钱就绑到了一起。

要在沙漠建光伏电站,第一步就得固沙。先把麦草埋成方格沙障,锁住流沙;再在电站周围种梭梭树、花棒这些抗旱植物,挡沙尘暴;最后在光伏板之间种耐阴的灌草,既固沙又不挡光。

光伏板本身就像遮阳棚,能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而且定期冲洗光伏板的水,还能给下面的植物 “解渴”。这么一套操作下来,沙子不跑了,植物也活了,沙漠慢慢就变绿了,能源企业也能靠发电赚钱,再也不是 “只投入没产出” 的尴尬局面。

板上发电,板下种地养羊还赚钱

中国人 “种地基因” 真是刻在骨子里,沙漠里搞光伏还不够,还琢磨出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 的路子。一开始在光伏板之间种固沙植物,后来发现杂草长得太快,挡住光伏板影响发电,还得雇人除草,费钱又费力。

有人就灵机一动:既然草能长,不如种点经济作物?还能让牛羊来帮忙除草。于是库布齐达拉特旗光伏基地先试了水,一期项目就治沙 2.3 万亩,其中 1.2 万亩种了红枣等经济林,5000 亩种黄芩、黄芪这些中草药;二期还要再治沙 2.1 万亩,搞 600 亩智慧农业示范区。

电站里养的 “光伏羊” 更有意思,不用特意喂草,它们在板间啃杂草,既能帮电站清理障碍,还能长得膘肥体壮,卖出去又是一笔收入,真正的 “一举两得”。

现在西北沙漠里的 “光伏 +” 模式早就遍地开花了。宁夏光伏电站种枸杞、黄芪,内蒙古的电站特意加高光伏板,方便羊群吃草,有的还养鸡、养鹅;国家电投建的 “骏马” 光伏电站,不仅发电治沙,还成了网红景点,拿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库布齐光能环沙漠乐园光旅游项目就投了 7.6 亿,建成后一年能接待 150 万游客,产值 4 亿。当地村民也跟着受益,鄂尔多斯杭锦旗 62 个脱贫村的集体光伏电站,每年能带来 200 多万收入。达拉特旗的牧民,在光伏板下种籽瓜、土豆,年收入能超 10 万,从 “靠天吃饭” 变成了 “稳稳赚钱”。

中国经验救了全球沙漠

全球三分之一陆地、20% 人口受荒漠化影响,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36 亿公顷牧场耕地遭沙化,每年直接损失 423 亿美元。而中国的 “光伏 + 治沙” 模式,正好给全球提供了新思路。

咱们的光伏产业实力早就打底了,新增装机连续 9 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相当于 13 个三峡水电站,也是连续 7 年全球第一。

2021 年的时候,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产量占全球 70% 以上,光伏专利申请占全球 80.14%,发电成本比 10 年前降了 80%,又便宜又稳定,还环保。

以前能源领域有个 “不可能三角” 理论,说清洁能源没法同时满足 “供给安全、环境友好、价格低廉”,但中国的沙漠光伏偏偏打破了这个僵局。

比如在卡塔尔,咱们承建的 800 兆瓦光伏项目,不仅顺利投产,还特意给当地蜥蜴、蛇类和灌木找了新居所,既发电又保护生态;反观有些国家,建沙漠光伏还因为 “影响沙漠龟生存” 被抗议,最后缩减面积。

现在咱们的经验还不止 “光伏 + 治沙”,“光伏 + 农业”“光伏 + 渔业”“光伏 + 煤矿沉陷区治理” 都玩得转。鄂尔多斯现在在库布齐已经建了 950 万千瓦光伏项目,治沙 40 万亩,未来还要建更多,预计能治沙近 200 万亩。

曾经的 “死亡之海”,现在成了 “治沙、兴业、富民” 的宝地,也给世界解决能源和环保难题,递上了一份 “中国方案”。

现在再看那些曾经的沙漠戈壁,深蓝色的光伏板连成一片,板下草木青青、牛羊成群,不仅发出清洁电力,还养出了好生态、好产业。#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参考资料:

正解局-中国在沙漠,悄悄干了件大事

绿色中国-治沙共富看三北 | 光伏“蓝海”下的“金色”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科技   联合国   中国   动作   沙漠   电站   戈壁   全球   达拉特旗   能源   鄂尔多斯   基地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