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天堂的 “中国芯”:越南组装,中国磁体
你敢信吗? 任天堂新一代游戏主机 Switch 2 在越南组装,但关键的手柄吸附磁体 —— 钕铁硼磁铁,90% 来自中国。这种小到指甲盖大小的磁铁,决定了手柄能否精准吸附主机,而中国掌握着全球 90% 的钕磁铁产能。
供应链的真实路径:
中国生产:浙江宁波的韵升股份是任天堂钕磁铁的主要供应商,其生产线 24 小时运转,每块磁铁的精度误差不超过 0.01 毫米;
越南组装:磁铁通过深圳港海运至越南海防港,再由当地代工厂将其嵌入手柄外壳,最终成品发往全球;
成本账:越南组装节省 15% 关税,但磁铁采购成本占手柄总成本的 40%,中国供应商仍赚走大头。
行业潜规则:像索尼 PS5 的散热风扇磁体、微软 Xbox 的震动马达磁体,70% 以上同样来自中国企业。
二、中国政策 “阳谋”:稀土出口难,零件出口易
政策设计的精妙之处:
稀土原料管控:出口稀土矿或单一氧化物需许可证,审批周期长达 3-6 个月,且年出口量限制在 6 万吨以内;
零部件豁免:含稀土的成品(如手柄、耳机、电机)可自由出口,2024 年此类出口额同比激增 120%。
企业的应对之道:
本地化生产:日本电产在宁波设厂,直接采购中国钕铁硼,加工成伺服电机出口,成本比从日本进口低 30%;
技术嵌套:德国博世将中国产磁体封装在 ABS 塑料壳内,伪装成 “普通电子元件”,规避监管风险。
数据佐证:2024 年中国稀土零部件出口额达 180 亿美元,是稀土原料出口额的 3 倍,其中 3C 产品占比超 60%。
三、全球突围战:澳大利亚的 “稀土梦” 与美国的 “非洲棋”
澳大利亚的尴尬现实:
资源潜力:西澳大利亚的 Jupiter 项目储量达 120 万吨稀土氧化物,理论上可供应全球 15% 的轻稀土需求;
产能瓶颈:2025 年实际产能仅 3 万吨,且分离技术依赖中国专利,每吨成本比中国高 200 美元。
美国的 “曲线救国”:
非洲布局:与安哥拉签署协议,投资 10 亿美元开发卡辛加稀土矿,但当地电力设施落后,预计 2027 年才能投产;
技术困境:美国 MP Materials 公司开采的稀土精矿,仍需运至中国分离,再空运回美国加工,成本增加 40%。
专家直言:澳大利亚就算满负荷生产,也只能替代中国 15% 的轻稀土供应,重稀土(如镝、铽)仍 100% 依赖中国。
四、中国的 “三张王牌”:资源、技术、产业链
资源霸权:
轻稀土: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占全球 70% 供应,每开采 1 吨稀土伴生 6 吨铁,综合成本全球最低;
重稀土:江西离子型矿垄断全球 90% 供应,每公斤镝的价格是黄金的 3 倍,且无法通过合成替代。
技术壁垒:
分离纯度:中国能将稀土元素提纯至 99.9999%,而美国企业最高仅达 99.9%,无法满足高端芯片需求;
专利封锁:全球 60% 的稀土冶炼专利属于中国,日本 TDK 每生产 1 公斤钕铁硼,需向中国缴纳 15 美元专利费。
产业链闭环:
从矿石到成品:北方稀土从采矿到磁材加工全链条覆盖,完成同样流程,美国企业需 300 天,中国仅需 60 天;
城市矿山:中国建成全球首条稀土回收线,从废弃手机中提取稀土,成本仅为美国的 1/6。
五、总结
供应链真相:全球 90% 的稀土零部件依赖中国,越南、墨西哥等 “转移” 只是表象,核心技术仍在中国;
政策逻辑:通过 “原料管控 + 零件放行”,中国既保留战略威慑,又巩固产业链地位;
替代困局:澳大利亚、美国的替代计划至少需 5 年才能见效,且成本高企;
定价权博弈:中国掌握稀土定价权,2024 年镨钕氧化物价格波动幅度达 40%,直接影响全球磁材市场。
六、写给投资者的真心话
一位稀土行业老兵的忠告:
短期机会:关注为苹果、特斯拉供应稀土零部件的企业,如中科三环、正海磁材,其海外订单同比增长 50%;
长期风险:警惕美国可能的 “稀土关税”,若对含稀土的零部件加征 25% 关税,相关企业利润将缩水 15%-20%;
技术赛道:无重稀土磁材(如横店东磁的无镝磁体)是未来方向,已进入比亚迪供应链,毛利率比传统磁材高 8 个百分点。
最后问一句:你觉得中国稀土定价权还能保持多久?评论区聊聊。
(本文引用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报告、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券商研报)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
更新时间:2025-07-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