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生孩子发钱了!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生孩子真的要发钱了,全国性的生育补贴政策终于出台了。

根据规定,所有三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每年可获得3600元补贴(包括一胎、二胎、三胎)。这个事大家算了一下账,说3600元相对于当前养育成本而言杯水车薪,意义不大。但我认为这仍有积极意义——它起码表示了一个姿态:生育政策已从过去的禁止,到后来的允许,到现在正式进入鼓励阶段。

3600元补贴确实远低于实际养育成本,但意义重大。这是鼓励生育迈出的第一步,只要迈开了这一步,后续的鼓励政策,我认为会逐步跟上比如说,多年来呼吁的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相关讨论会逐步提上日程。

再比如关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问题,现在的优质学校特别少,孩子上个比较好的学校比较难,特别在一些大城市。难到什么程度,你找多少人都没用,这也成为生育顾虑之一。如果能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上减少家长担忧,比如实现孩子可自由选择学校就读,或者在生育期间由医院承担相关费用,都能降低生育压力。

我认为,凡是能减少大家生孩子顾虑的事情,都会慢慢提上日程。因此不必嫌3600元补贴太少,这是第一步,因为姿态非常明确。

从过去“不让你生”到今天“你生了能领钱”,这第一步迈开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后续的一些鼓励措施会陆续出台,不会减少。

义务教育扩容(把幼儿学前教育体系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对我国现在的国力而言,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那我们加快一点。包括高中教育何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也值得探讨。

包括大家也知道,生个孩子成本不高,但是育个孩子成本很高,这些成本怎么样降下来?需尽可能地把我们现在由私人承担的成本转变成社会承担的成本。

从科斯定理看,成本是怎样分的?因为生孩子本身不是给每个人自己生,如果说我们从大的层面来讲,真的是为国生娃”。这个成本谁来承担?如果私人承担得少一点,国家就会承担的得一点;国家承担得少一点,私人就承担得多一点。

所以我们现在要把孩子的养育成本从过去完全的私人成本转变成相当一部分由国家和社会来承担。如果我们的公共政策承担了更多养育成本,个人压力减轻,生育意愿自然提升;如果成本仍集中在个人身上,并且一想起来就害怕,家长因担忧孩子入园难、入学难等问题,觉得压力很大,生育意愿必然降低。

因此,3600元补贴是重要开端,我们有理由相信,后续鼓励生育的政策将持续出台,当然这也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育儿   马光远   成本   孩子   私人   政策   义务   意义   压力   学校   国家   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