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向全世界撂话,谁用华为设备,将被拉入黑名单,还要切断援助

文 | 编辑 春秋玉史

«——【·前言·】——»

十号那天有媒体声称,欧盟正计划把华为和中兴的设备从电信网络里拿掉,更不讲理的是,非欧盟国家要是用华为,不光会被列入限制名单,还没资格拿欧盟的援助。

之前欧盟还只是建议别用相关设备,现在直接升级成 “用就制裁”,态度转变明明白白,这事儿背后满是政治考量,压根不是欧洲自己的主意,更像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借着 “安全” 的名头,实则在排挤中国企业。

欧盟援助变脸

欧盟最近掏出了一个大杀器,名叫“全球门户”的计划,按最初的说法,这个计划是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新丝路”。

但现在,欧盟突然换了玩法,把它变成了一个推广自家技术标准的工具,更狠的是,他们直接把“拒用中国通信设备”列为拿钱的前提条件,意思很简单:想要欧盟的钱?

先把中国设备清出去,这做法乍一看像是在帮人,实际上却是赤裸裸的施压,援助本该是自愿的合作项目,但欧盟这次的做法,等于把援助变成了政治筹码,用资金逼各国在科技阵营上“选边站”。

有意思的是,欧盟过去最爱挑中国海外投资的刺,天天指责中国搞 “有条件援助”,说中国的项目藏着地缘政治心思,可现在倒好,他们自己干的事儿跟之前批评中国的一模一样。

区别只是中国修路建桥是真干活,而欧盟现在是拿补助金逼人接受自己的技术,说白了他们嘴上喊“公平竞争”,手上却在玩“技术绑架”。

对于那些急需资金的国家来说,问题就来了,要么拿钱就得“弃中投欧”,要么坚持独立就得放弃援助,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受援国的选择权。

毕竟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使用什么设备、选择哪种技术,而不是被迫在强国间选阵营。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绑架式援助”会破坏整个国际合作环境,它不但让发展中国家陷入两难,还直接打击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正常竞争空间。

要换掉华为?算完账沉默了

欧盟最近掀起了一场“去中国化”的技术运动,想靠行政命令强行打造一个“非中国设备”的通信体系,结果一脚踩进了现实的陷阱,理想听起来很漂亮,但真到落地,问题一个接一个。

先说成本,欧盟内部一听要全面替换掉现有的中国通信设备,立刻炸了锅,看似一句命令,背后却是巨额支出。

要买新设备不便宜,更糟糕的是,还得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重新配置,这可是花钱如流水的活儿,之前就有成员国试过类似的替换行动,最后的账单全压在政府和纳税人身上,几乎没人愿意再踩这个坑。

更现实的是,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设备早已成为不少国家通信网络的“血管”,要是强拆不但代价惊人,还可能直接造成网络瘫痪,这就像是硬生生把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拔掉,后果可想而知。

而放眼全球,欧盟的替代方案也乏人问津,成本高、工期长、服务慢,这让急着搞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不敢碰。

相反,华为这些年来靠稳定、便宜、效率高的服务,在很多地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合作多年后,这些国家早已对华为的技术生态形成依赖,这是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政治势力操纵出来的。

说到底,市场规律才是硬道理,政治可以喊口号,但网络要能用、账得能算,欧盟里也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当冤大头,比如今年7月,西班牙就直接和华为签了一份价值1200多万欧元的新合同。

面对欧盟的“统一战线”,西班牙政府态度很硬:国家安全部门完全能掌控数据,不怕所谓“后门问题”,这等于明着打了欧盟的脸。

技术安全是假,帮美遏制才是真

欧盟最近搞出的这套排他性政策说到底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却没有拿出半点真凭实据,所谓的“安全威胁”更像一个被反复喊出的口号,没人能说清到底威胁在哪儿。

欧盟把一些中国企业直接列为“高风险”,但连一个具体的技术漏洞、事故案例都拿不出来,这不是技术判断,而是典型的政治定性。

中国外交部在11月11日就直接回应了这事,指出欧盟的做法属于“有罪推定”,中方也强调中国企业在欧洲经营多年,从没出过安全问题,反而帮当地带来了技术进步和就业机会。

结果这些企业压根没干啥出格的事,就被硬扣上 “安全威胁” 的帽子,这也太没道理了,那问题就来了,欧盟整天挂在嘴边的 “安全”,到底是啥意思?

表面上是担心网络安全,实际上却隐藏着更深层的博弈,真正的焦点不是设备,而是谁能主导未来的技术规则,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在数字时代占据话语权。

美国对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早就感到不安,欧盟这次“出手”,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替美国分担“围堵中国”的任务。

其实欧盟自己也很矛盾,一方面,它想追求“数字主权”,不想在技术上永远被美国牵着走,但另一方面,它又害怕中国技术崛起会让自己失去控制。

于是,欧盟的态度变得尴尬又摇摆,既要跟着美国喊“去中国化”,又要维持自己“讲原则”的形象,但靠拉名单、搞封锁,就能变强吗?

历史早就证明,封闭永远换不来竞争力,真正的技术领导地位靠的是创新、开放和产品实力,而不是搞排他的小圈子。

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原本说是要促进合作,但实际操作却变成了门槛重重的限制,你要想拿欧盟的钱,就得先放弃中国设备,哪是门户,更像是一堵围墙,结果是欧盟自己反而被孤立在外。

在这个全球数字化时代,没人能单打独斗,欧盟要想在技术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的路子不是排斥别人,而是回归技术创新本身,保持开放、合作、互利的态度,否则,它所谓的“安全战略”只会让自己越走越窄。

参考资料

“欧盟想强制成员国剔除华为和中兴设备”——观察者网2025-11-11 10:53

欧委会要求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中方:损人不利己——中国青年报2025-11-11 17:3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科技   华为   欧盟   黑名单   全世界   设备   中国   技术   中国企业   美国   政治   国家   做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