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前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开始了他任内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他想要成为挽大厦于将倾的“中兴之主”,但没有想到却成为了“亡国之君”。
改革的轰轰烈烈的进行,按理来说苏联是美国冷战时期最大的竞争对手。本着是我不好过也绝不让你好过的原则,即便是我讨不到好处也不让你好过,但是当时的美国的态度却让人十分玩味。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欧美国家看到苏联这只猛虎已经略显疲态的时候发动了和平演变试图从内部瓦解苏联的凝聚力。
这是一种非暴力的政治演化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对敌对国家的人民宣传自己民众的生活条件多好,达到演变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领导人大多都在上台后第一时间进行改革。所有的改革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放弃军备竞赛转而发展经济。
虽然当时的国际环境并不允许放弃军备竞赛,但领导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改革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戈尔巴乔夫上台过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高层领导人背弃信仰,借助民众发起了浩浩荡荡的民众活动。假借民众活动为名,趁机的抹黑苏联,否定斯大林时期的国家成就。当时不少学者都转而相信西方的自由主义,反而唾弃社会主义。
上台两年之后,面临的不光是经济发展困难还要面对政治上的压力。处理不好自己就是苏联历史上的千古罪人,戈尔巴乔夫提出将“建成先达社会主义”改成了“进入先达社会主义”,仅仅是两个字却相差甚远。
建成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不断地前进。而进入则是只要能进去就行,怎么样进去的另说。当时的国内经济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开始了明显的倒退,也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次经济负增长。
西方国家的怂恿,戈尔巴乔夫的幻想,以为是找到了能解决苏联几十年的经济颓势的灵丹妙药——“休克疗法”。
希望能通过五百天的时间,将苏联从计划经济带入到市场经济,解决经济问题,结果经济问题没有解决,“休克疗法”却成了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后来这一政策也逐渐的发展成了资本对国家经济的掠夺。
1987年宣布取消国家对外贸的垄断意图挽回经济颓势,但是当时的苏联重工业极度发达而轻工业的发展几乎说是缓慢。满足国内需求尚且不够,外贸限制的打开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民众的生活负担。
当时的很多民众都难以买到自己日常所需的生活物品,政府调控的失衡和当时国内的需求的增长导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极速飙升,民众手中的钱更加的不值钱了。
经济改革上戈尔巴乔夫可以宣告失败,他开始着手的改革政治。希望通过政治改革能够稳定国家的基石,当时的戈尔巴乔夫处于一种对社会主义的不信任当中。
他的每一次政治变革都对国家的根本进行冲击,他先是提出要以人道主义进行完善民主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在现在看来就是对国家的亵渎,他的改革朝令夕改今天学西欧的社会主义制度,明天又向瑞士的高福利社会模式看齐。他在党内希望将党分为两党,由竞争的形式去竞选领导人。
也就是因为他的不断的政治改革,导致苏联党内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和变化。一些激进的人士以反社会主义的旗帜和向西方制度的靠拢的口号,煽动民众。
1990年,社会主义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下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这个时候的人们不再相信社会主义能够建设美好生活,转而拥抱资本主义社会。
1991年,叶利钦发动政变,戈尔巴乔夫解除了苏联领导人的身份,苏联也就在这一年轰然倒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给社会主义阵营造成了极大冲击。
苏联解体后,抵在美国咽喉处的利刃瞬间落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其对抗,美国媒体对戈尔巴乔夫大加赞扬。1990年苏联解体的前一年,戈尔巴乔夫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欧美国家对其的赞赏吗?难道是他在和平方面有什么样的建树吗?还真有,在美西方国家的眼中一个把苏联治理解散的领导人就是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对苏联的经济封锁并没有加重,静静地看着苏联自己的改革给自己改没的,戈尔巴乔夫在治国上毫无建树。
美国在苏联改革开始的时候就稳坐钓鱼台,一方面是因为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不断地进行和平演化政策的执行,另一方面就是其在政治改革中的朝令夕改而且有倾向于资本主义改革的趋势。
这时候的美国如果继续加码对其经济制裁,难免不会在最后的关头上被反咬一口。没有人知道在不断的内忧外患下的苏联会做出什么应激的举动,毕竟当时的苏联还有一万多枚核弹头足以的拉着世界陪葬。
而且当时的美国,政治中心并不在苏联,而且当时的苏联没有什么让美国好担心的。那时候的美国忙着剪除苏联的羽翼,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让东德和西德人民重新的拥抱在一起,这个分裂的国家也在此时不在分裂。这是资本主义阵营的亮眼战绩,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悲哀。
1990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让美国当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东战争上。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也为了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资源。在这些种种原因的叠加下,美国当时已经不把苏联当做是自己的对手。
所有的不管还是前苏联的资料和报道也好,还是别的国家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把戈尔巴乔夫当做是苏联解体的直接推手,但是在戈尔巴乔夫的自传里,他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所有人都把戈尔巴乔夫当做是信仰的叛徒甚至有人把其当做叛国贼,但是2015年在采访其时。他说“自己承认在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当中有很多的过错,但是我坚决不承认我被判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他在自己的回忆录当中写到,当时的苏联的国际处境和国内矛盾都已经到了爆发的地步。国内的民族矛盾的加深,国外美西方国家对其的封锁都让改革变的举步维艰。
他认为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改革的太晚导致的,而且当时的环境不能支持其去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改革。对待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没有做好准备,就突然的进行忽略了实际情况。而且有些改革也不能进行下去,因为怕进一步的激化国内矛盾。
当时的苏联的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斯大林时期因为战争这些矛盾并不显眼,而且后来的计划经济也让苏联的经济大幅度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更是让人们忽视了这些矛盾。
赫鲁晓夫接任后,看到了农业和轻工业的重要性,但是却忽视了实际情况。赫鲁晓夫的“玉米”最开始的时候缓和了国内的粮食不足,推动了农业的一定发展,但是后来忽视实际情况一味地扩大玉米的种植,让农业迅速的萎缩。
戈尔巴乔夫是所有问题的导火索,也是直接推动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他的改革最后给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也让世界上很多信奉社会主义的国家和人民深深的感到失望。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