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这些年看起来风风火火,但最近,内部声音开始不太统一了。
原本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聊的是怎么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全球金融游戏。
但没想到,话还没说几句,印度先泼了盆冷水,俄罗斯紧接着转了口风,而中国这边虽没多说什么,却在实实在在地行动。
金砖内部的分歧,不是小插曲,而是现实利益下的必然碰撞。
合作还在继续,但节奏显然已经对不上拍。
金砖内部要谈“去美元”,印度是最先表态保留意见的。
表面上看,大家都希望能有更多自主空间,少被美元牵着走,但真要动起来,印度的态度一直挺谨慎。
印度外长其实已经多次提到,印度不打算参与“反美元”的行动。这话听着挺直接,背后其实是印度自己的盘算。
说到底,印度现在的经济结构、外贸渠道,特别是金融体系,跟美国的联系太深了。
不管是技术服务、金融合作,还是产业链的衔接,印度和美国那边的纽带都很紧,动一动就容易牵一身。
美元在印度的外汇储备里占了很大比例,而用卢比结算的贸易目前还只是少数。
如果现在就跟着金砖其他国家一起推去美元化,对印度来说,风险远大于收益。
更别提,印度一直在努力推进本币国际化,想要让卢比走出去。
但现实是,卢比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程度还不高,汇率波动也大。贸然抛开美元,可能会让本币更加不稳定。
所以从它的角度来说,优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货币体系搞稳了,而不是冒着风险去挑衅美元地位。
而在金砖这个平台上,印度的这种态度也并不新鲜。很多时候,讨论到关键议题,它总是显得犹豫不决。
这一次,在涉及金融主权和结算工具的问题上,印度再次选择了观望。这种做法让其他成员国多少有些不满,尤其是那些希望加快金融合作步伐的国家,对印度的拖后腿行为已经有些抱怨。
但站在印度自身的利益角度,它选择保守其实也不难理解。
就在印度表态不想和美元“翻脸”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放出话来,说俄罗斯并不打算反对美元的存在。
这话听起来和他之前的立场有点出入。毕竟过去几年,俄罗斯在国际场合多次批评美元霸权,也确实在推动本币结算。
但这次的说法明显收了口,态度也软了不少。
这不是简单的转变,而是根据现实做出的调整。
一方面,美俄关系在近期出现了一点缓和迹象,政治气氛没之前那么紧。
另一方面,美国方面也释放出信号,对那些试图绕开美元体系的国家,可能会采取经济手段施压。
像关税、金融限制这些工具,俄罗斯太熟悉了,也吃过亏。在这种情况下,不在口头上刺激美元,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策略。
当然,嘴上说得温和,不代表行动上就停了。
俄罗斯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在推进去美元化。比如跟一些国家做双边贸易时,已经开始用本币进行结算。
虽然遇到了一些障碍,比如结算货币不好用、流动性差,但总体方向并没有变。俄罗斯只是把节奏放慢了,但并没有完全转身。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现在也在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结构。美元的占比在下降,而黄金和人民币的比例在上升。
这说明,它在用更稳妥的方式推进金融自主,不再高调喊口号,而是一步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从普京的策略来看,他更愿意把自己置于一个“被动应对”的角色,而不是主动挑衅一方。
这种做法不光能争取一部分中立国家的理解,也有利于在外交和经济上争取更大的回旋空间。
俄罗斯现在面对的挑战不少,选择低调一点,不等于不做事,而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往前走。
相比印度的犹豫和俄罗斯的转向,中国这边的态度一直很清晰:不吵架不表态,但该做的事情一件没落下。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连续增持黄金,几乎没断过。这不是短期操作,而是一种长期战略。
黄金在中国外汇储备里的占比一直在稳步上升,这不仅仅是为了储备安全,更是为了增强人民币的信用基础。
当前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美债风险也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黄金成了防风险的重要资产。中国央行的操作,就像是提前给自己打了个金融“预防针”。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金融战略并不止于黄金。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跨境支付系统覆盖的国家数量持续增长。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为人民币提供更强的使用能力。中国并没有直接挑战美元,而是通过做实自己的体系,逐步削弱美元的唯一性。
另外,中国还在积极推动本币定价机制的建立。
比如在黄金交易中,越来越多的交易通过人民币定价的“上海金”合约完成。这种定价方式,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影响力。
同时,中国在和一些能源出口国的合作中,也尝试以人民币进行部分结算。这些安排看起来并不惊人,但累积起来,已经在慢慢重塑结算方式。
中国的态度很务实,不搞大动作,也不急着争第一名。
它更多是从系统安全和长期利益出发,稳扎稳打推进金融多元化。这种做法虽然不显眼,却是最有韧性的。
从现在的局面来看,金砖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每个国家的利益点不一样,面对全球金融格局的态度也不同。
这不是金砖机制的问题,而是现实决定的结果。金砖是一个平台,不是一个联盟。它的本质是协调,而不是统一。
在“去美元化”这件事上,各国的节奏不一致是可以理解的。
印度担心触碰美国神经,俄罗斯要腾出外交空间,中国则更愿意先把自己体系做好。
这三种模式各有逻辑,也各有制约。短期来看,金砖在金融领域的整合会比较慢,很难出现一致的步伐。但这不意味着合作失败,只是路径不同。
从大的趋势看,全球确实在朝着货币多元化的方向走。美元的主导地位不会马上动摇,但它的独占地位已经开始被挑战。
金砖国家在本币结算、数字货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方面的探索,正在逐步积累经验。
这些尝试可能一时看不出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会对国际金融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不是靠话语权,而是靠制度建设和行动力。
中国通过稳健的金融政策、持续的黄金储备调整、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为金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这种不喧哗、不冒进的方式,也许正是金砖内部在面对分歧时最需要的稳定因素。
结尾:
金砖国家的分歧并不意味着合作破裂,而是合作方式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阶段。
印度先表态,普京跟着改口,中国则继续做实事。去美元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方向已定。
风格不同、节奏不一,是现实,也是挑战。最终能不能走远,关键还是看谁能扛得住时间,走得够稳。金砖的脚步或许不齐,但这场全球金融的慢赛跑,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普京:向“中国兄弟姐妹”致意——2025-10-03 19:15·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