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也没用!这一次,三代人都受邀观礼的霍家,给李嘉诚上了一课

2025年9月3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霍震霆携霍启刚、霍启山父子三人并肩而立的身影,与李嘉诚家族的缺席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国情怀与价值选择。

前天,天安门广场见证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在万众瞩目的观礼台上,霍震霆携霍启刚、霍启山父子三人并肩而立,成为全场焦点。这一幕通过电视直播传遍全国,展现了霍家作为"红色家族"的特殊荣誉。

而另一方面,常年稳居香港首富之位的李嘉诚,却连观礼邀请函都未收到。这种鲜明的反差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同样是香港顶级豪门,为何待遇如此天差地别?

答案藏在两个家族截然不同的历史选择和价值取向中。

霍家三代爱国传承的典范

霍家的荣光始于创始人霍英东"冒死助国"的选择。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期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禁运,霍英东此时只是香港一名普通船商,却毅然决定冲破封锁。

他调集自家船队,挑选经验最丰富的船员,专挑台风夜、深夜等巡逻薄弱时段出海,将紧缺物资悄悄运往内地。

改革开放后,当外资纷纷持观望态度时,霍英东又率先"吃螃蟹":投资建设广州白天鹅宾馆,成为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五星级酒店;参与修建广深高速公路、沙角电厂等基建项目,填补了当时的发展空白。

在南沙地区,霍英东前后投入超百亿元,将一片荒芜滩涂打造成宜居宜业的新城;当项目开始盈利时,他却以"1元钱"的价格将核心资产转让给国家,只留下一句嘱托:"要继续把南沙建设好,为老百姓谋福利。"

霍家的传承从来不是"财富交接",而是"精神延续"。霍家三代人霍英东、霍震霆,再到霍启刚,他们总是坚守着初心。霍启刚在香港豪门子弟中堪称"异类":当其他富二代热衷于晒豪车、办派对时,他扎根社区,帮基层市民解决住房、就业难题。

李嘉诚商业利益至上

相比之下,李嘉诚的商业版图始终围绕"逐利"展开。他最擅长的"囤地待涨"模式,曾让其财富快速积累:一块地买下后闲置十几年,等周边配套成熟、地价飙升再动工,这种模式直接推高了香港房价,让年轻人"买房难"成为普遍焦虑。

更受争议的是"公摊面积"的变味。这一概念本是霍英东为降低购房门槛提出的创新,却被李嘉诚演变成"牟利工具":部分楼盘公摊比例过高,购房者花100平米的钱,实际使用面积仅50多平米;

2025年初,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的一则公告引发轩然大波:计划以228亿美元将旗下海外港口业务出售给美国企业。这些港口中,不乏巴拿马运河沿线的关键码头。作为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长和股价单日暴跌,市值蒸发300亿港元;国家监管部门迅速介入,对交易涉及的安全风险展开审查。最终,这场备受争议的交易因"不符合国家利益"被迫搁置。

观礼台上的象征意义

2025年的九三阅兵观礼现场,76岁的霍震霆身着笔挺西装,即使面对盛夏高温,依旧身姿挺拔、神情庄重。

身旁的霍启刚面带谦和微笑,举止间尽显儒雅沉稳;弟弟霍启山则目光专注,紧随着受阅队伍的步伐。父子三人同框的画面,被镜头反复捕捉,成为当天的"名场面"。

据了解,此次观礼前后,霍家不仅捐赠4000万元支持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霍氏父子还代表家族基金会与国家体育部门签署"强基计划"合作协议,敲定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育设施建设等多项合作。

对比之下,资产高达373亿美元的李嘉诚则显得格外"沉默"。既未出现在观礼名单中,也未像以往那样通过媒体发声。这一鲜明反差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为何霍家资产不及李家,却能稳居国家盛典的嘉宾席?

回顾两个家族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截然不同的选择路径。霍家从抗美援朝时期的风险担当,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率先投资,再到新时代的持续奉献,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霍家在体育事业上也不甘示弱。1979年霍震霆的努力下,国际奥委会确认中国奥委会唯一合法地位,2001年更是帮助中国拿下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机会。这些贡献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而李家虽然也有过爱国举动,长期捐赠300亿港元,用于汶川地震、武汉疫情等重大事件当中,并斥巨资创办汕头大学。但这些贡献在关键时刻的商业决策面前,显得黯然失色。

2015年,李嘉诚抛售大量大陆资产,引发广泛争议。今年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的行为,更是被部分人称为从"爱国超人"沦为"民族罪人"。这些行为背后体现的商业逻辑与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值得深思。

两个家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一代人的选择上,更表现在价值观的传承上。霍家三代人始终保持一致的爱国情怀,而李家在传承中则显得更加注重商业利益的延续。

霍启刚经常说:"爱国不是口号,要从娃娃教起。"他经常带子女下田插秧、参与公益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责任重于享乐"。这种价值观的传递,让霍家成为"豪门正能量"的代名词。

反观李家的传承,则充满"焦虑与混乱"。97岁的李嘉诚至今仍未完全退休,只因担心两个儿子"守不住家业":大儿子李泽钜过于保守,错失新兴产业投资机会;小儿子李泽楷虽敢冒险,却缺乏长远眼光。早年抛售腾讯股票,错失数千亿收益。

更棘手的是家族内部的"离心":李泽钜曾遭绑架,如今出门需三重安保;李泽楷与多名网红模特生有子女却不结婚,让李嘉诚屡屡动怒。财富虽多,却难掩价值观的缺失。

国家认可与民众口碑

在两个家族的对比中,国家认可和民众口碑呈现出高度一致性。霍家虽然资产没有李家多,但是论民心,霍家明显更胜一筹。

网络舆情监测显示,霍家的正面评价率高达78%,反观李家则只有43%。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民众反应上。

当李嘉诚出售巴拿马港口时,网络上批评声一片;而霍家每次参与国家重大活动时,总是获得网友一致点赞。这种口碑差异,反映的不仅是商业决策的分歧,更是价值取向的认同。

从国家层面看,2006年霍英东去世的时候,灵柩被一面五星红旗包裹。这在商界是绝无仅有的存在,可以证明国家对于霍家的认可。

霍家的选择表明,商业成功不仅可以建立在经济效益基础上,也可以与社会价值、国家利益实现有机统一。他们的商业活动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既实现了商业价值,也创造了社会价值。

李家的经历则提醒我们,单纯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可能会损害长远发展。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但长期来看,可能失去民众信任和国家支持,最终影响商业帝国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的商业伦理需要重新审视利益相关方理论,不仅关注股东利益,更要考虑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民众福祉。这种平衡之道,正是霍家成功的关键。

霍家和李家的差距,从来不是"财富多少",而是"格局大小"。霍家三代人用七十年的行动证明:豪门的体面,不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不是奢侈品堆砌的生活,而是民族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国家发展时的主动担当,是和平年代里的持续奉献。

李嘉诚的"失落",恰恰说明:金钱可以买到商业帝国,却买不来家国认同;权势可以赢得一时尊重,却换不来民心所向。在国家与个人的天平上,任何算计都抵不过"与国同频"的智慧。

这场"观礼台上的对比",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真正的成功,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被多少人认可;真正的传承,不是留多少资产,而是传什么样的价值观。霍家用三代人的坚守写下答案——与国家同行,才能走得更远;被民心认可,才算真正的体面。

在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家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责任。商业成功固然重要,但只有将个人命运、企业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历史的认可。

参考资料

霍震霆与儿子们齐聚北京观看阅兵,霍启刚发长文:强大的军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底气.大河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7

标签:财经   有钱   三代人   国家   商业   爱国   家族   巴拿马运河   利益   资产   香港   民众   豪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