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今日霜降,它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通常在10月底的时候到来。霜降的意思并不是天上下霜,古人发现到了霜降,气温嗖一下就降下来了,昼夜温差这么大,空气中的水汽遇到零度以下的气温,直接凝华成霜。所以,古人就把这个节气特点命名为霜降,一是物候特征,再一个说明气温下降。

而在气象学上,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干冷空气逐渐南下,暖湿空气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天气逐渐退出,天气变得相对简单。霜降前后,往往会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这样的气候里,人体容易受“干”与“寒”的影响,比如干燥会耗损身体津液,导致口干、皮肤干、便秘;而低温则易让脾胃受寒,影响消化吸收。也正是因此,霜降时节的饮食不能再照搬初秋习惯,需要顺着“防燥、暖身、固脾胃”的需求调整,比如有些常见食材,像白菜豆腐,此时就建议少吃些,更该优先吃好这3样,帮身体顺应节气、储备能量,稳稳迎接寒冬。
大家先别忙着喷我,先听我解释,白菜和豆腐应该是秋冬季节吃的最多的食材,为啥我建议少吃呢?其实这个跟做法及食物属性有关系,只要注意这两项多吃也没有多大问题了。

因为进入霜降后气温骤降,人体脾胃功能易受低温影响而减弱,饮食要注意减少寒凉食物对脾胃的刺激。从中医角度来讲,白菜性偏凉,如果用它凉拌或者直接生吃,可能加重脾胃虚寒,导致腹胀、腹泻;其凉性可能刺激脾胃,加重脾胃虚寒,不利于身体适应干冷的节气环境。

但并非完全不能吃,如果咱们想吃,注意烹调方法,比如用白菜做汤或者炖菜,里面可以加点温性的花椒、姜丝或者大蒜,通过中和部分凉性,减少对脾胃的负担。不过如果你火气特别大,上火严重,也可以直接生吃,我们不能否认它清热滋阴的功效,只要吃的方法对是没有问题的。

豆腐虽营养丰富,但滋腻的特性会增加脾胃消化负担,尤其对于本身消化能力弱或体内有湿的人,过量食用易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等“食积”问题,不利于身体适应干冷环境、储备能量迎寒冬。

咱们吃的时候,建议搭配生姜、葱、蒜等温性食材烹饪,比如豆腐炖牛肉、葱姜烧豆腐,既能中和滋腻感,又能帮助脾胃运化,减少身体负担。

霜降后脾胃功能容易因低温减弱,需避免过寒、过燥的食物刺激。胡萝卜跟白萝卜不同,胡萝卜性平,既不像白萝卜偏凉易伤脾阳,也不像辛辣食材易助燥,无论脾胃虚寒还是易上火的人群,食用后都不易增加消化负担,能温和养护脾胃运化功能,非常符合“固护脾胃”的养生理论。

食谱推荐:胡萝卜炒鸡蛋
具体做法:
1、黄瓜、胡萝卜切片,鸡蛋打散放点盐。锅中书烧水放胡萝卜先焯一下水,小煮到7成熟,捞出备用。
2、热锅下油将鸡蛋炒熟,注意鸡蛋别炒太老,然后捞出备用。
3、锅里留油,加入少量的葱、姜、蒜爆香后,加入胡萝卜和黄瓜片,翻炒八成熟后加入炒熟的鸡蛋。加入调味品:盐、鸡精、生抽少许,出锅即可。

霜降后天气转寒,人体需补充能量和维生素以增强抵抗力。南瓜是秋季成熟的应季食材,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既能提供热量抵御寒冷,又能帮助维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健康,减少干燥天气带来的不适。
从中医养生角度,霜降后饮食讲究“温补润燥”,而南瓜性平味甘,不属于寒凉或燥热食材,适合多数人食用。

食谱推荐:蛋黄焗南瓜
具体做法:
1、准备3-5个咸鸭蛋取出蛋黄,捣碎,加少许食用油,稀释绵密备用。
2、南瓜洗净去瓤,切成宽条状,水开焯水10秒捞出,分次加土豆淀粉,少量喷水,均匀沾满南瓜。
3、油热南瓜炸定型熟透,复炸至金黄酥脆捞出,锅中留少许底油,小火将咸鸭蛋炒翻沙,倒入炸好的南瓜,快速翻炒至融合即可。

芋头是晚秋成熟的应季食材,富含淀粉、膳食纤维和钾元素。淀粉能快速提供热量,帮助身体抵御霜降后的寒意;膳食纤维则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秋冬季节因活动减少、饮食油腻可能引发的消化不适。
另外,从中医传统养生角度,霜降后需“御寒固脾”,芋头性平味甘,口感软糯易消化,对脾胃负担小,非常符合秋冬季节“温养脾胃、避免寒凉”的饮食原则。

食谱推荐:芋头汤
具体做法:油热后把蒜末、姜片炒香,再倒入芋头翻炒,加开水煮10分钟,然后加一把韭菜,加小半勺盐和白胡椒粉即可。
大家好,我是食养小厨,一个喜欢美食的营养师、食疗养生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