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明末渊虚之羽》这种游戏不常见。
本来以为《明末》的差评就应该是游戏里堆砌的恶意设计,没想到因为各种场外节奏炸了,真正引爆舆论的是其历史叙事层面的重大争议,让游戏的路人口碑炸裂了。
我也觉得《明末渊虚之羽》游戏里的历史观问题很大。
一、《明末渊虚之羽》的1647年。
先讲一下,《明末渊虚之羽》游戏背景明确设定于1647年,这正是清廷经略西南的关键年份。清肃亲王豪格、大将鳌拜率军攻占成都,张献忠阵亡于西充凤凰山;清军随即在四川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与南明残余势力、大西军余部反复拉锯争夺控制权。
找了个地图。
历史上这时候的四川,有3个势力,明军,大西军,以及清军,然而游戏中,玩家需要对抗的敌人只有“意图复活明帝的太监”、“明朝将领”、“农民起义军将领”。清军及其协助者被完全抹去,就像在二战游戏中隐去轴心国军队,或者说三国赤壁之战没有魏国。
《明末渊虚之羽》算是架空历史,与真实历史无关,但网友很难不去代入历史,因为游戏的名字叫《明末》,游戏里这时间段很敏感,主题一直都是反清,而国内朴素的民族概念也是“穿清必造反”。
但主角在游戏里的四川打明军,农民军,最终Boss 是崇祯皇帝,那主角会是什么阵营?
类比一下有个叫《赤壁》的游戏,游戏媒体给出“比赤壁还赤壁”的超级好评,但称游戏架空历史没有魏国曹操。结果进了游戏之后,玩家操纵角色击杀了周瑜、太史慈、干掉关羽、张飞,那玩家会觉得自己是什么阵营?
这也是很多负面舆论把《明末渊虚之羽》叫成《清初第一女巴图鲁》的原因。
什么“这游戏玩完治脱发的,后脑勺痒痒的”,“打完游戏发际线后移”,这些都是在吐槽游戏的阵营问题。
感觉改成原本的游戏名字《无常渊虚之羽》争议会少一些。
现在都有玩家把无极mod做出来了。还有阴谋论认为女主就是吴三桂,吴三桂字长伯,也就是吴长伯。女主叫白无常,白在一些四川方言里读作“伯”,也就是伯无常。
有说英文版张献忠死了叫主角不要当满人的鹰犬,这段我专门考究了一下,《明末》的确没讲主角的阵营问题。
这段是张献忠遗言“尔急归明,毋归不义”,大义是我死后你们归顺南明,不要投降满清当不义之人。英文翻译变成“效忠明,不要效忠清。”,出口再内销,翻译再翻译之后就变成了主角是大清的人。
除开没有清军的问题,《明末渊虚之羽》的npc阵营也有问题。
二、忠奸颠倒
张献忠四个义子,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两个BOSS,一个精英怪,唯一降清的反而成了友军。
有问题的一个是李定国,李定国什么历史定位?前半生为民请命反明,后半生为国大义抗清,被后世尊为“明末岳飞”,南明擎天一柱,创造了南明抗清最辉煌战绩。宁死不降,临终遗言:“宁死荒徼,勿降也!”,国内民间至今有香火祭祀。
他在《明末》里是个精英怪,但剧情不是负面那种,因为主角阻止了张献忠复活,李定国因此攻击了主角,然后就主角被打成灰,打李定国还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李定国有血条,而孙可望没有!
孙可望又是谁?这人先随张献忠反明,入主云南后争权夺利排挤李定国,后因内斗失败悍然降清,将南明西南虚实尽数出卖,导致永历朝廷防线崩溃。
连清廷极度鄙夷其反复无常,乾隆时明确将其打入《贰臣传》乙编(评价更低)。这个被清廷都视为“不忠”的典型人物,在游戏中却摇身变为玩家的“友方NPC”。
这么一对比,《明末渊虚之羽》游戏传递的历史观与价值取向就令人深感不安,这种架空的历史设定非常让人不舒服,让我想起了《江南百景图》的岳飞事件。
三、游戏避嫌的方案很多,《明末》选择了流量最多的打法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明末》要避嫌,才导致的游戏剧情问题,可游戏本可轻易规避这一重大争议,玩家可以接受的方案都非常多。
比如时间线调整至1644年:此时清军主力尚未入川(主要在山海关战役后追击李自成),张献忠初入四川,矛盾集中于明军与大西军之间。还能将张献忠入川后的暴行归咎于游戏设定的“羽化病”或诅咒,游戏剧情逻辑更易自洽。
更简单的,学习《仁王》《卧龙》每个势力打一遍,让主角与明、清、农民军等各方势力均有交锋,玩家的诉求非常简单,甚至游戏加上一段主角在混乱战场顺手杀几个清军头目的剧情,《明末》都不会有这么大节奏。
游戏整体对清军的历史性隐身及人物塑造的错位,空穴来风之下,《明末渊虚之羽》的历史立场和历史设定就成问题了。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