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对抗国家审查,李嘉诚女友出山,外交部16字狠话,把路堵死

近几个月来,关于巴拿马运河的争议仍是一件尚未平息的事端,继首次拆分交易规避审查失败后,长和集团近期又是疑似通过媒体放风“获准出售非敏感港口”试探国家底线,与国家审查进行对抗行动。

而对于这场涉及战略要地巴拿马运河港口的交易,不仅引发外交部“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审查”的严厉警告,更促使李嘉诚长期“隐身”的女友周凯旋高调复出,试图通过公益行动为集团“止血”。

规避审查的“猫鼠游戏”

李嘉诚这回,可真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而事件的导火索正是他旗下的长和集团,琢磨着把全球43个港口的经营权,一股脑儿打包卖给一家有美国背景的财团。

而这包袱里头,不偏不倚的就塞着巴拿马运河两头那俩命门似的码头,巴拿马运河港口作为全球航运咽喉,具有重大战略价值,这也是直接撩拨了国家战略安全的敏感神经,并对此进行了介入审查。

想当年特朗普第一次当总统那会儿,就没少嘀咕要“夺回运河控制权”,如今要是这运河两端的关键码头,经李嘉诚这么一倒手,落到有美国手里,那必然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头一个介入的,依据的是《反垄断法》和国家安全审查的相关规定,理由给得足足的。

你这笔买卖虽说发生在海外,可你这些港口伺候的客户里头,中国企业贡献的营收可不少,达到了申报的门槛。

而面对监管,在国家监管机构介入审查后,长和集团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而是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要“闯关”

长和集团表面上看是进行了妥协的,但是却并未直接放弃交易,而是采取“拆分出售”策略,先向媒体放风称获准出售非敏感港口,试探监管底线。

随后将资产拆分为两部分,分别卖给美国与意大利财团,意图规避垄断指控,而此举也被官方定性为“换汤不换药”,市监总局更是明确发出警告的表示交易各方不得实施集中。

外交部的严厉警告

这招不灵,又生一计,长和那边又放出风声,说打算“分步走”,先把那41个相对不那么敏感的港口卖掉,至于巴拿马这两个,我们再慢慢商量,甚至有香港媒体透风,说“部分交易已经获批”。

这明显是在试探水深,想看看能不能拱卒过河,造成“既成事实”,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一点点把事儿给办了,但官方却是已经看出了对方意图的进行了明确警告。

面对近日港媒报道称“长和已获准出售除巴拿马运河外的其他港口”,试图营造交易进展假象的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以“16字回应”直指核心的进行了警告。

林剑的回应直指核心,不仅证实了报道没有依据,说得是斩钉截铁,直接把这条道也给堵得严严实实,更是重申“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直接戳破其规避意图。

这一表态不仅否定了长和集团的“技术性操作”,更凸显国家对于战略资源外资收购的零容忍态度,表明监管层对关键港口交易的绝对掌控。

周凯旋公益行动引质疑

眼瞅着硬闯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李嘉诚的红颜知己,也是他商业版图里举足轻重的操盘手周凯旋女士,亲自披挂上阵,打起了“温情牌”。

她高调联手新加坡前总理的夫人何晶,宣布要捐赠一批先进的抗癌仪器,还特意安排李嘉诚本人亲自到医院参观,参与实验演示。

这一系列动作看似“热心慈善”,实则暗含深意,通过塑造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试图对冲因港口交易引发的“损害国家利益”质疑。

这番操作公关的痕迹那叫一个明显,无非是想用慈善的光环来冲淡“卖国”的舆论压力,把公众的注意力从港口交易上挪开。

可惜啊,这步棋又走偏了,在国家大义这面照妖镜前,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公关显得格外苍白无力,公众舆论对此反应冷淡,指出在敏感交易未停止的前提下,公益行为犹如“边泼脏水边擦抹”,难以掩盖核心问题。

周凯旋的这次出山,反倒让外界觉得,李嘉诚团队对眼下这场危机的性质,恐怕是产生了严重的误判,而周凯旋的“救火”行动,更多暴露了李嘉诚集团在声誉危机中的仓促应对。

国家利益前没有“灰色地带”

此次事件并非李嘉诚集团首次与国家监管“交锋”,早年其房地产业务因“囤地捂盘”屡遭诟病,更通过“假装施工”“诉讼拖延”等手段规避政策约束。

此次港口交易争议,与过往操作如出一辙,以商业手段试探政策边界,在利益与安全间寻求灰色空间。

而这两轮交锋下来,高层的态度已经亮得不能再亮了,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压根儿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没有什么“灰色地带”让你去钻营。

外交部那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听着简单,分量却重如泰山,这不光是在法律层面给你敲警钟,更是在地缘政治的棋盘上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也是在给所有跨国资本上一堂关于“资本伦理”的公开课。

要知道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太特殊了,它不仅是全球航运的十字路口,更是大国影响力渗透和博弈的关键节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这条运河的依赖程度不言而喻,如果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控制权落入可能对华不友好的势力手中,那无疑是在中国的经济大动脉上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这种风险绝不是几百亿美元的商业交易所能对冲的,所以监管部门的介入,并非小题大做,而是基于深远的战略考量。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范畴,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试图以纯商业逻辑来包装、稀释其战略敏感性的做法,在明眼人看来,都是自欺欺人。

结语

资本无界,主权有疆,外交部的16字狠话不仅是针对个案的裁决,更是向全球资本释放明确信号:中国主权资产交易不存在监管灰色地带。

事件暴露出部分资本巨头“以商逐利无视国界”的短视,亦凸显国家在核心战略资源上的零容忍态度,未来商业决策与国家安全红线的平衡将成为跨境资本运作的必修课。

监管部门此次果断介入,既是对资本无序扩张的纠偏,亦是对“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捍卫,中国监管对战略资源交易已构筑“防火墙”,任何侥幸心理终将付出代价。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长和对抗国家审查,市监局放下16字重话,96岁李嘉诚笑出一脸皱纹》——强武堂

《第二次对抗国家审查,李嘉诚女友出山,外交部16字狠话,把路堵死》——大白话瞰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财经   外交部   女友   国家   巴拿马运河   港口   战略   集团   中国   资本   运河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