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的一句话,本文参考对象为毛本三国演义,也就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那一版本。
要说整个曹魏阵营中的长期头号武力扛把子,那当然非许褚莫属了,二号那基本上就是徐晃,除此以外,张辽,张郃,乐进,曹洪,夏侯惇等等都是曹魏阵营中常驻的武力高手。
而典韦,庞德等人虽然没有在曹魏阵营中长期驻扎,但也是中短期展现,但有这么六位高手,他们出场时间不长,武力展现更短,但在这个期间,却展现出了强大而又短暂的武力表现。
本文就简单的聊一聊,这曹魏阵营当中6位惊鸿一瞥的高手。
6.王双
王双,陇西狄道人,是《三国演义》大后期出现的曹魏人物。
在诸葛亮进攻曹魏的时候,由曹魏当时的大将军曹真推荐作为先锋抵挡诸葛亮,然后再与诸葛亮交锋期间,被诸葛亮设计斩杀,王双在整个出场过程,连一场战役都没结束。
虽然王双出场很短,但战绩上还是很猛的,一出场就迅速的干掉了两个蜀汉武将,谢雄,龚起。
然后对阵张嶷,几个回合后,以诈败之计,用流星锤打伤张嶷,然后在追杀的时候被廖化和王平挡住,最终,王双驱兵大杀一阵结束战斗。
原文(原著第九十七回):王双流星锤早到,正中其背。嶷伏鞍而走。双回马赶来,王平、廖化截住,救得张嶷回阵。王双驱兵大杀一阵,蜀兵折伤甚多。
谢雄,龚起不过是两个无名之辈,但张嶷虽然实力不高,却也是蜀汉当时能拿出手的人,只是可惜交锋过程不算太硬。
不过从斩将立功就在眼前,但王双并没有成功,反而被王平,廖化拦住了,同时最后王双也是选择驱兵冲杀,而不是单人突破等表现也能看得出来王双的上限,应该和王平差不多。
当然下限也不会太低,不然结果就不是王平和廖化截住他,救人回来了,而是直接打退或者斩杀了。
只可惜再往后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忌惮,王双直到死前都没有什么正面的个人勇武战绩,一直到最后被魏延突袭干掉。
虽然大后期,诸葛亮因为某人个人勇武突出而产生忌惮属于常规操作,但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王双要不是武力强悍,也不至于让诸葛亮进行常规操作。
而除了这种戏分排面和战绩较高之外,其实王双的设定也很高:
原文(原著第九十七回):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
纵观整个三国演义,似乎没有人比他的这个设定更全,更好。
戏份,设定和战绩,王双都是不错的,综合来说,应该有一流的实力。
可惜在这场战役发生之前正好赵云去世,不然不知道此时的王双能不能打赢老赵云。
5.师纂
师纂主要是跟随邓艾出战的,在原著中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戏份比较少,在偶尔的几个片段中,只是露了一个人头。
一直到绵竹之战,师纂才高光一把:
原文(原著第一百一十七回):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
诸葛尚虽然是诸葛亮的孙子,但是一身武艺在在整个大后期,也是顶级高手的存在,而邓忠则更不用说了,平手姜维,绝对一流高手。
师纂能以最微没的身份,参与的这场单挑当中还能活着回来,足以证明其实力至少也是一流级别,不然早就没了。
只是可惜,这样的一个高手,虽然不像王双那样只活了半个战役,但终究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的鲜明形象,很快就在原著了无踪迹。
4.徐质
徐质也是三国演义中大后期的人物,出场比王双还要晚,但是地位要比他高很多,是曹魏的辅国将军。
徐质英勇过人,擅长使用一柄开山大斧,在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起兵二十万进攻曹魏的时候,徐质主动请命,然后被司马师封为先锋,在董亭与蜀汉大战。
此战中,徐质表现堪称难遇敌手:
原文(原著第一百零九回):徐质使开山大斧,出马挑战。蜀阵中廖化出迎,战不数合,化拖刀败回。张翼纵马挺枪而迎,战不数合,又败入阵
廖化,张翼虽然是蜀汉后期能常用的高手,但是本身实力放在三国演义中并不是太强,顶多都是二三流水准。
不过徐质能够迅速打赢这两个人,其实力表现基本上已经达到一流级别了。
只可惜这个强悍的实力得到了姜维的忌惮,最终姜维以粮道做计伏杀了徐质,但徐质在最后这一波当中表现也颇为不俗:
原文(原著第一百零九回):质等冒烟突火,纵马而出。一声炮响,两路军杀来,左有廖化,右有张翼,大杀一阵,魏兵大败。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
正奔走间,前面一支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坐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混战之中能够单马杀出,徐质表现在原著大后期还是很不错的,放在前期至少也能对比孙坚。
只是可惜单马杀出已经用尽了他的所有本领,最终死在姜维手上。
可惜了徐质这样的一个高手出场比王双还要短啊。
3.邓忠
邓忠作为曹魏后期重要的厉害人物邓艾之子,自然不会像上面两个短命鬼一样死的很快,但基本上也跟师纂差不多,属于绝大部分时间露个人头,表示有这么一个人。
不过在长城一战,邓忠力战姜维,还是惊艳了一把:
原文(原著第一百一十二回):挺枪纵马来迎。二人抖擞精神,战到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那小将军枪法无半点放闲。维心中自思:“不用此计,安得胜乎?”便拨马望左边山路中而走。
姜维作为大后期的武力标杆,其实力基本上也是一流级别,而邓忠能让姜维感觉到无法在正常情况下打赢,也足以证明邓忠的实力不会弱于姜维,也基本上是一个一流级别。
2.曹彰
黄须儿曹彰比起他父亲曹操来说,真的有点像基因突变了,毕竟曹操的形象只能说中规中矩,而曹彰的形象是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妥妥的一个猛汉。
不过,虽然是曹操的儿子,但曹彰在原著中的戏份真的不算太多,毕竟等他成长起来正式出场的时候,正值天下英雄凋落的开端。
再加上曹魏政权问题,曹彰只能暗淡收场,但在他的短短的出场过程当中,其勇武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斜谷界口一战,曹彰大败刘备义子,展现出了绝对的实力:
原文(原著第七十二回):曹彰出马,与封交战,只三合,封大败而回。
三合大败刘封,曹彰的表现不逊于徐晃了,毕竟徐晃也就这个表现:
原文(原著第七十二回):操怒,命徐晃出马来战。刘封出迎。交战之时,玄德先走入阵。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
曹彰实力绝对在一流级别,只可惜生不逢时,匆匆而过,除了此战的惊艳之外,便没有什么过猛的展现了。
1.文鸯
文鸯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在整个后期高手凋零的时代,他就是高手的代名词,乐嘉城一战,让原著作者都称赞他和子龙当年长坂有的一拼:
原文(原著第一百一十回):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
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乐嘉这一战,文鸯从三更杀到天明,又与邓艾交手五十合,最终因为战场形势实在不行,单枪匹马杀出。然后在逃跑过程中面对数百位魏将,更是七进七出,杀退他们,文鸯展现出来绝对的顶尖实力。
但可惜大势之下,逆天而行,对抗司马师,终究是失败了,文鸯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原著大后期。
其实关于文鸯该不该在曹魏阵营还是有点争议,毕竟他一直在跟曹魏打仗,但他父亲是曹爽的门下客,而且他们打曹魏是因为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
总的来说,他们主要是针对司马师,维护曹魏正统,所以文鸯肯定是算曹魏阵营的。
结语:
六大高手基本上都是一流级别及以上的实力,但可惜几乎都是后期人物,没有完全用的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错别字等请见谅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