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用的人民币、美元是钱,那 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稳定币 这些听起来像钱的东西,到底算不算钱?
它们和法定货币又有什么关系?要弄明白这些,或许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故事说起。
汉文帝时期,曾推行过一项特殊政策:允许民间自由铸造货币。一时间全国铜炉冒烟,富商权贵开起铸币厂,短期内经济迅速繁荣。背后逻辑很简单:市场上铜钱增多,交易更便捷,买卖活跃 —— 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的 “流动性增加”,相当于给经济 “放水”。
汉文帝认为,货币是普通物资,按中央标准铸造即可,其价值由帝王赋予。这种思路,和现代 量化宽松 的原理竟有相似之处。
但到了汉武帝时期,频繁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汉武帝意识到:国家若掌控不了货币,就无法打仗和统一。于是他做了件大事:收回所有铸币权,全国仅长安上林苑的三官作坊可铸钱(相当于现代央行)。从此,铸币权正式归中央统一管理。
从这里能得出第一个分类:货币世界有 央行发行的现实货币(如数字人民币、美元现金),也有 私人发行的虚拟货币。
什么是虚拟货币?小时候游戏厅的金属币,10 元换 10 个,只能在游戏厅用,这是 实物虚拟货币;后来的 QQ 币,用人民币购买,仅在腾讯体系内流通,不能提现,属于 数字虚拟货币。
它们的本质是:平台或个人发行、特定场景使用的 “类货币”,并非真正的钱,只是封闭系统内的计价工具。
随着互联网发展,有人想打造 全球通用的新型货币。他们认为法币体系有个致命问题:印钞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货币可能成为权力武器。比如 2008 年次贷危机、2020 年疫情期间,各国央行靠 “放水” 救市,导致资产价格飙升、贫富差距扩大。
于是,匿名者中本聪创造了 比特币:无央行、靠密码学构建信任、总量 2100 万枚永不超发,号称 “政府无法操控”。
但从现代货币理论看,这种设计过于理想化 —— 该理论认为,主权国家可通过印钱刺激经济(如美联储),而比特币的 “永不超发” 反而成了 极端货币紧缩主义,纯粹却脆弱。
加密货币家族庞大,但逐渐变味:从交易媒介沦为投资标的,人们热衷炒作比特币、以太坊,鲜少关注其使用价值。更关键的是,它们 挑战国家货币主权(非国家发行、不受监管却想承担货币职能)。
因此各国政府设限:不承认其为法定货币,禁止银行系统流通,严查交易平台—— 这和汉武帝收回铸币权的逻辑如出一辙:国家的钱,必须由国家掌控。
加密货币世界里,稳定币 是个特殊存在。若比特币是加密世界的 “黄金”,那 USDT 就像这个世界的 “美元存款”。为何需要稳定币?因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剧烈,难以作为交易媒介,稳定币通过锚定法定货币(如 1USDT≈1 美元),解决了这一问题。
有趣的是,特朗普曾支持稳定币。看似矛盾,实则是在打 “美元保卫战”:全球金融秩序基于美元清算权,USDT 本质是美元在加密世界的延伸,能让美元继续在数字领域 “称霸”。这并非支持私人铸币,而是 巩固美元霸权。
中国推广 数字人民币,欧洲推进 数字欧元,本质都是 在数字货币时代捍卫货币主权。区块链技术或许带来创新,但有一条底线不可突破:国家绝不允许私人铸币挑战主权。
从汉文帝的民间铸币到汉武帝的中央收权,从游戏币到比特币、稳定币,历史反复印证一个核心:货币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命脉。未来的数字货币战争,本质仍是主权的争夺 —— 而这场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