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结果如何?2023年美教授:美国有五大优势,中国无法超越

中美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坛的“中国焦虑”持续升温。

2023年年初,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抛出一篇颇具挑衅意味的文章——《中国是否已经过了巅峰时期?》。

这位国际政治界的大牌学者在文中明确指出:尽管中国近年来取得了高速发展,但美国仍然在五个关键领域保有压倒性优势,而这些优势,中国“注定难以超越”......

中美博弈

中美之间的较量这些年,在美国的肆意妄为下愈演愈烈。

回溯到2018年,特朗普政府突然掀起了一场关税风暴,中美贸易战由此爆发。

美国对数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声称要纠正所谓的“不公平贸易”。

但外界都清楚,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平衡贸易,而是为了打乱中国的出口节奏,遏制中国制造业快速升级的步伐。

这场关税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强烈震动,许多国家的供应链也受到波及。

面对美国的突然出招,中国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稳住国内基本盘,推动产业升级和内循环,表明了“打不垮,反而更强”的韧性。

然而,贸易战不过是前奏,更猛烈的攻势来自科技战。

在美国眼中,经济上的竞争尚可接受,但科技上的追赶甚至赶超,却触及了其真正的核心利益。

5G技术、芯片布局,都让美国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代工”的国家。

于是,美国政府迅速出手,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强制限制其使用美方技术,甚至拉拢荷兰、日本等国,联合封锁先进光刻机和半导体设备的出口渠道。

与此同时,大量中国科技公司遭到美国资本市场的排挤,科研合作受限,留学生签证也被人为设置壁垒,仿佛回到了冷战时期“高墙铁幕”的格局。

同时,美国不断拉拢盟友,构建起围绕中国的“围堵链条”

从太平洋岛国到东南亚、从欧洲到印度,美国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拉起一个又一个对华限制网。

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美国还动用了舆论工具,通过西方媒体集体发声,在国际舆论场塑造“中国威胁”的形象。

可以说,美国的对华战略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是从贸易、科技到联盟外交等等,形成了立体式的打压。

当然,中国对此并不畏惧。事实也证明,美国的打压不会妨碍中方发展的脚步,只会让中国越战越强,但有些美国学者却是对美国很有信心......

美国学者口中的“优势”

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内部开始出现各种声音。在这样的氛围下,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格外引人注目。

他在2023年初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美国在中美博弈中依然掌握着五大核心优势,试图为“美国不会被超越”的论调提供学理支撑。

这五项所谓的“优势”,分别是人口、金融、技术、地缘安全和能源。看似全面,但每一项背后都存在值得深究的盲点。

奈首先谈到的是“人口优势”。

他认为,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移民接收国,源源不断的移民为美国注入活力,使其始终具备相对年轻且多元化的人口结构。

这种结构有助于推动创新和劳动力供给,从而在长期竞争中取得优势。

表面上,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美国的确拥有全球最多样化的族群构成,也有较为成熟的移民制度。

然而,现实并不理想化。

近年来,美国的移民政策不断收紧,社会撕裂、排外情绪上升,对新移民的接纳程度远不如过去。

再加上出生率长期低迷,美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正在显现。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问题,但14亿人口所构成的庞大内部市场、持续推进的教育普及和产业升级,足以在中长期内释放出巨大的内生动力。

第二项是“金融优势”。

奈指出,美元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国际交易货币,美国金融体系在全球拥有主导权,无论是美元结算体系,还是华尔街资本运作模式,都在全球占据中心地位。

确实,美元的主导地位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也使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不对等的影响力。

但这种优势也是“双刃剑”。

美国频繁动用美元金融武器,冻结他国资产、切断结算通道,引发了许多国家对“去美元化”的反思和行动。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多国加速推行本币结算、建设区域金融体系,美元霸权正面临系统性挑战。

再者,美国自身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财政赤字高企,频频上演“政府关门”闹剧,其金融信誉已大不如前。

奈所称的“美元优势”,看似牢不可破,实则危机暗涌。

第三个优势是“技术领先”。

在奈看来,美国依然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并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

他相信,只要技术创新依旧掌握在美国手中,中国就不可能真正超越。

诚然,美国在科技领域拥有厚实的基础与一流的研究机构,但过去十年,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的追赶速度已远超想象。

从高铁到5G,从无人机到人工智能,中国的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能力不断提升。

若说美国在技术上高枕无忧,那正是对竞争态势的误判。

奈提出的第四个优势,是美国在地缘战略上的安全地位。

他指出,中国周边地缘形势复杂,有多个强大邻国,而美国所处的北美大陆,相对孤立且周边稳定,几乎没有直接的军事威胁。

这一点从地理上确实成立,美国拥有“天然的安全边界”,且不受陆地邻国的明显牵制。

但地缘安全不等于战略安全。

美国的全球存在和霸权姿态反而使其被卷入无数遥远的冲突和矛盾之中,从中东战争到欧洲安全,从亚太对抗到非洲干预,美国“没有邻国之忧”,却有“全球之乱”。

最后,奈强调的是能源优势。

他指出,美国已从一个能源进口国变为出口国,特别是在页岩油革命之后,能源独立性增强,成为抗衡他国的重要底牌。

这确实是近年来美国的一项成就,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

但中国也在大力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光伏、风电和电动车等产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碳中和目标逐渐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下,谁能掌握绿色能源的未来,谁就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美国的传统能源出口优势,在未来几十年内未必还能保持领先。

因此,约瑟夫·奈所列出的“五大优势”,看似稳固,其实都面临着现实挑战。

更重要的是,这种“我们还有优势”的叙述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焦虑的体现——一种深知格局正在变化、但又不愿接受变化的心理写照。

中国的发展并非为了挑战谁,而是为了自身繁荣和民族复兴。

与其执着于比较谁“无法超越”谁,不如坦然接受多极世界的来临,以更开放的姿态去应对新的全球秩序。

参考资料:

美专家:中国仍远落后于美国,美手握5大优势,别高估中国了——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财经   中美   中国   教授   优势   美国   能源   全球   约瑟夫   美元   地缘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