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李梓萌骗人真相大白,幕后黑手被揪,受害者不止一人

前言

央视 “国脸” 李梓萌居然开直播带货?

今年年初,不少人刷到一个直播间,屏幕里的李梓萌穿着标志性西装,顶着熟悉的发型,正一本正经地推销 “深海多烯鱼油”,说这东西能治头晕、改善记忆。

大家想着央视主持人背书肯定靠谱,纷纷下单,结果收到的竟是普通糖果。

一时间,“李梓萌骗人” 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可没等多久,官方通报就来了 —— 这根本不是真的李梓萌,而是 AI 合成的 “李鬼”。

幕后黑手被抓,大家才发现,受害的不光是消费者,李梓萌本人更是稀里糊涂背了黑锅,而且掉进这种 AI 陷阱的,不止她一个。

李梓萌带货了?假的

李梓萌在观众心里的分量可是非常重的,作为《新闻联播》的常客,李梓萌算是央视主持界的 “劳模”,早年曾创下一年出镜上百次的纪录,搭档换了好几轮,她始终稳坐主播台,被观众称为 “铁打的李梓萌”。

她的专业能力更是没话说,有次突发新闻,她临危受命,8 分钟内背完近两千字的急稿,全程零失误,这段经历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这样一位以严谨、专业著称的主持人,怎么会突然跨界带货?这得从今年 2 月说起。

当时有消费者发现,一个粉丝量不低的直播间里,“李梓萌” 正对着镜头推荐一款鱼油。直播背景板上醒目地写着 “适合头晕头痛、手麻脚麻、记忆下降人群”,“李梓萌” 的语气也跟新闻播报时一样沉稳,反复强调产品 “有保障、效果好”。

不少观众正是冲着 “李梓萌” 的身份下了单。有人是她的老观众,觉得央视主持人不会骗人。

想着本来就要给家里老人买些保健品,既然熟面孔推荐那就买了,所以这个直播间很快就火了,粉丝量一路涨到几十万,产品也卖出去不少。

可问题很快就暴露了。有消费者收到货后,发现包装上的执行标准竟是糖果类,根本不是什么保健品,更别说有治疗功效。

有人按照说明吃了一段时间,身体没任何改善,这才起了疑心。几位较真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了这个直播间。

举报信息很快传到了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办案人员第一时间调取了直播录像,一边核查产品资质,一边联系央视确认情况。

这一查,真相就浮出水面了。那款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鱼油,确实只是普通食品,连保健品的备案都没有,宣称的 “治疗功效” 全是编造的。

更关键的是,经专业机构鉴定,直播间里的 “李梓萌”,是用 AI 技术合成的虚拟形象。

此时的李梓萌,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毕竟忙着筹备新的新闻节目就占据大量时间,偶尔听说有 “自己” 带货的传闻,只当是谣言,没太在意。

直到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央视核实,她才知道自己的形象被人盗用了。对于常年在镜头前维护公信力的她来说,这种盗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自己工作中出现失误更让她难受。

消息一出,之前下单的消费者才明白自己误会了,那些骂过 “李梓萌骗人” 的网友也纷纷道歉。大家这才明白,不是这位靠谱的主持人变了,而是骗子的手段太高明,借着 AI 技术来骗人。

好多名人都是受害者

市场监管部门没有停留在查清真相,很快就顺着线索追查到了幕后黑手 —— 一家北京的公司。

这家公司专门做短视频营销,之前就因虚假宣传被警告过。

这次他们盯上了 AI 技术,从网上搜集了大量李梓萌的新闻录像,用 AI 软件提取她的面部特征、模仿她的语气,合成了带货视频。

为了让骗局更逼真,他们还特意搭建了类似新闻演播室的背景,甚至给虚拟 “李梓萌” 配上了专业的提词器画面。

6 月,这家公司被正式查处,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行政处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还特意就此案发布通报,明确指出这是首次运用《广告法》对 AI 冒用名人形象的行为 “亮剑”。

通报里提醒经营者,不能利用 AI 技术冒用他人名义搞宣传,也告诉消费者,遇到疑似骗局可以打 12315 举报。

这场骗局的揭开,也让更多类似的 AI 仿冒事件走进了公众视野。原来,掉进 AI 陷阱的不止李梓萌,还有不少公众人物。

奥运冠军全红婵、孙颖莎就曾被人用 AI 合成过代言视频,推销运动装备和营养品,那些视频里的 “冠军” 动作、表情都十分逼真,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真假。

还有影视圈的老戏骨,也曾遭遇过 AI “换脸”。有网友发现,某款理财产品的宣传视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演员正 “推荐” 产品,可这位演员早就公开说过不会接任何金融类代言。

后来经核实,这段视频也是 AI 合成的,骗子就是看中了老戏骨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口碑,专门骗长辈们的养老钱。

这些案例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AI 技术的滥用正在成为新的诈骗工具。

以前的骗局还需要伪造签名、PS 图片,现在只要有足够的素材,AI 就能 “克隆” 出一个真假难辨的虚拟人物,成本低、效率高,普通人很难防范。

好在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种乱象,开始出手整治。除了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具体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里都明确了,冒用他人名义或形象搞宣传属于违法行为,哪怕用的是 AI 合成形象,也一样要承担责任。

一些地方还推出了 AI 生成内容的标识要求,只要是人工智能做出来的音视频,必须明确标注,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来。

平台方也行动了起来。各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都升级了审核系统,专门筛查 AI 合成的虚假带货视频。一旦发现有冒用名人形象的内容,会立刻下架账号并上报监管部门。

李梓萌的遭遇,就像一个提醒,让大家看清了 AI 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但更让人安心的是,从消费者举报到官方查处,再到后续的系列整治行动,整个流程高效且有力。

这背后,是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对新技术乱象的及时规范。

那些想着靠 AI 走歪路的骗子,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而像李梓萌这样被冒用形象的公众人物,也能在官方的通报和澄清中,挽回自己的名誉。

现在再打开直播间,大家或许会多留个心眼,但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有国家在背后把关,那些 AI “李鬼” 再也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

参考资料:
央视主持人遭AI仿冒带货卖鱼油?官方通报

2025-10-17 12:26·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娱乐   真相大白   黑手   受害者   幕后   出手   国家   消费者   形象   鱼油   视频   骗局   市场   技术   央视   观众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