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需要的铜,可能超过人类迄今开采量的总和,到底发生什么


各位可能很难想象,未来20年人类需要的铜,可能比我们过去一万年开采的总和还要多。

这个说法是矿业资深人士罗伯特·弗里德兰最近公开表示的,他警告说,即使要实现温和的经济增长,未来18年所需的铜也相当于过去1万年的累计产量。

为什么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铜,突然变得如此抢手?这一切都源于现在人类文明正在经历的两场革命:绿色能源革命和数字化革命。

现在我们身边有太多东西离不开铜,比如一辆电动汽车用的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风力发电站尤其是海上风电,还有光伏电站都需要大量铜。

再加上全球范围内的电网升级改造,要铺设大量铜电缆和变压器。

还有那些支撑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也需要大量铜来做高速铜缆和散热系统,这些新兴领域共同大幅度推高了对铜的需求。

未国际能源署都把铜的短缺定性为“系统性短缺”,意思就是这不是暂时的缺货,搞不好会拖慢整个绿色能源转型的进度。

铜这东西不是想挖就能挖的,全球的铜矿储量分布特别集中,智利、秘鲁这两个南美国家占了不少,中国的储量只占全球百分之四左右,而且品位还不高。

更麻烦的是开新矿特别慢,从勘探到投产,没个十几年根本搞不定,比养个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的时间还长。

2025年,刚果(金)、智利、印尼的几个大铜矿要么发生矿震,要么遭遇地震坍塌,一下子就少产了80多万吨铜,差不多占了全球年产量的3%。

本来供需就紧平衡,这点缺口直接就让铜价往上冲,高盛都预测铜价已经进入“一万美元新底线”时代了。

有人可能会说,能不能用别的东西代替铜?比如铝,价格还便宜不少。

只能说有一定道理,最近确实有企业突破了铝代铜的技术难题,能在汽车低压线束上用铝代替铜,一辆车能省个十来公斤铜。

但别以为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铜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在高压、精密的地方是没法替代的,比如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机,还是得用铜。

而且铝代铜技术刚起步,想大规模应用还得好几年,短期内根本填不上需求的缺口。

既然新矿不好开,替代又难,回收铜是不是条出路?

这确实是个方向,铜这东西能反复利用,回收率还不低。

咱们国家也在发力,2024年再生铜产量已经有435万吨,占了精炼铜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还多,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资源循环集团,《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提到要推广再生材料。

但回收也有局限,家电、汽车这些含铜产品的报废周期得十来年,现在能回收的废铜大多是以前的旧东西,短期内想靠回收填补缺口不太现实。

不过长期来看,随着技术进步和回收体系完善,到2030年再生铜产量有望冲到950万吨,到时候能帮大忙。

说到这里,就得提咱们国家的处境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占了全球近六成的用量,但国内产量根本不够,铜精矿对外依存度高达85%,大部分得从智利、秘鲁进口。

这种依赖肯定有风险,万一人家那边政策变了或者出点意外,咱们的产业链就得受影响。

不过别担心,国家早就想到了应对办法。

一方面在国内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西藏的巨龙铜矿正在扩产,预计很快就能成为国内最大的铜矿,目标是年产60万吨。

另一方面也在海外布局,中资企业在刚果(金)、秘鲁都有铜矿项目,比如五矿资源的铜矿产能已经能到40万吨,还用“资源换基建”的模式搞合作,既保障了原料供应,又帮当地建了基础设施,是双赢的好事。

政策上也给足了支持,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提高国内铜矿资源量,还规范了冶炼产能,新建的冶炼厂得配套相应的铜矿资源,不能再盲目扩张。

对再生铜产业更是大力扶持,不仅把再生铜熔炼排除在“两高”行业之外,还搞了期货交易帮企业规避风险。

这些政策不是喊口号,已经有效果了,2025年一季度国内铜消费量就增长了8%,新能源相关领域的用铜增速更是超过15%,说明咱们在保障供应的同时,还在推动产业升级。

以前挖铜是为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现在挖铜是为了绿色发展和技术革命,需求的性质都变了,从周期性增长变成了结构性增长。

所以现在国际上大家都在抢铜资源,美国想搞铜生产本土化,但他们国内铜矿品位低,开采成本高,2024年铜产量才110万吨,还得大量进口。

欧洲那边搞碳中和劲头很足,对铜的需求也在涨,但他们自己几乎没什么铜矿,只能跟着抢。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局面,谁能掌握更多铜资源和绿色铜产业链,谁在新能源竞争中就更有底气。

咱们国家现在不仅是消费大国,还是冶炼大国,加工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铜,再加上在海外的资源布局和再生铜技术的突破,已经在这个竞争中占据了主动。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缺铜,会不会拖慢我们的新能源转型和工业化进程?

短期来看,铜价高位震荡肯定会让企业成本增加,但长期不用太担心。

新矿虽然开得慢,但陆续会有产能释放,比如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扩建后,产能能到80万吨。

技术进步也一直在帮我们省铜,光伏组件里以前用银多,现在都在转用铜,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多消耗铜资源,一举两得。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产业链韧性强,从矿山到冶炼再到加工,各个环节都有布局,还有政策托底,不会那么容易被卡脖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科技   总和   人类   发生   未来   铜矿   刚果   资源   智利   新能源   产能   全球   产量   东西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