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名历史学者在东京大学的一场公开讲座上语出惊人,他说:“19世纪以来,侵略中国的国家一只手都数不过来,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可为什么今天中国人只对日本耿耿于怀?”
台下有人点头,有人沉默,更多人陷入沉思。这不是一句挑衅,而是一个问题,一个绕不开、逃不掉的历史回声。
如果日本真的想知道答案,那么除了看今天的舆情,更要回头看看自己曾经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现在还在干的动作。
如果真把近代以来侵略过中国的“列强名单”列出来,日本确实不是唯一。
英国有鸦片战争,法国有教案风波,俄国有吞并外东北,美国有八国联军。
但这些国家的侵略,大多以经济掠夺为主,目的是通商、赔款、控制资源。而日本的侵略,从一开始就带着彻头彻尾的“灭国”意图。
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日军攻陷旅顺后,不是占领,而是大屠杀,死者上万人。
1937年南京大屠杀,更是震惊世界的“人类黑暗样本”:短短六周,30万人死于屠刀,妇女被奸淫,婴儿被刺杀,尸体被抛入长江。
如果说其他列强是“掠财”,那么日本的做法更像是“毁人”。
更不能忘的是731部队,这是历史上最变态的一支军队单位——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人体实验基地”,用活人做细菌武器测试,冷冻实验、毒气测试、活体解剖……
这些不是战争需要,而是恶趣味、是对人性的彻底践踏,还用中国人做人体实验。这样的经历,没有哪个国家给中国带来过。
而且日本的侵略,不光是杀人,更是“带走灵魂”。
在台湾地区,他们强迫中国人改名、改姓、讲日语;在东北,他们扶植“伪满洲国”,试图彻底抹去中国的认同感。这种“文化灭绝”的手法,是其他列强从未系统使用过的。
中国历史上遭遇过很多侵略,但日本是唯一一个,试图“从地图上抹去中国”的国家。这不是仇恨记太久,而是伤口太深、太毒、太难愈合。
说到底,人们对历史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后来怎么面对它”。
德国在二战后,被国际社会称为“反省典范”。
他们做的事情很简单但很难:立法禁止否认纳粹罪行,历史教科书详细记载大屠杀细节,总理亲自下跪敬悼犹太死难者,每年官方都会组织“反思日”。
德国没有说“我们年轻人没错”,也没有说“那是过去的事”。他们选择了“我们不推卸责任”,所以才赢得了欧洲邻国的原谅。
反观日本,战后却走上了另一条路。
从19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就不断修改教科书,把“侵略”改成“进入”,把“屠杀”改成“战争行为”,甚至在一些版本中,南京大屠杀直接被删除。
1982年,文部省还正式下令“避免使用刺激字眼”,结果南京大屠杀变成了“治安清剿”。
而在靖国神社,日本政客年年去、年年被骂,年年装作听不见。
要知道,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去那里参拜,就是一种公开的“洗白”,是一种“我们不觉得他们有错”的态度。
更荒谬的是,2023年,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一次演讲中竟然说:“当年是中国挑衅,我们只是反击。”
这句话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巨大反感。是的,80年过去了,日本还在讲“我们才是受害者”。
所以,中国人不是对日本“念旧仇”,而是对日本“从不真道歉”。你不认错,我就不能放下。
你年年参拜,我年年提醒。道歉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态度、是行动,是你愿不愿意面对历史的真相。
就算咱们不聊历史,只看现在,日本的行为也很难让中国人“轻易释怀”。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客屡屡“口无遮拦”。
2021年,安倍晋三提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句话被中国外交部点名批评。
但之后,日本国会代表团依旧高调访台,还与台当局举行所谓“准官方会议”,俨然把“一个中国”当成耳边风。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2012年实施所谓“国有化”,实际就是单方面把争议岛屿变成“日本领土”,中国当然不能接受。
每次中国海警船巡航,日本媒体就大肆炒作“中国挑衅”,却从不提自己先动了手。
至于南海,日本虽然离得远,但年年参加美菲联合军演,还想拉着澳大利亚、英国一起来“遏制中国”。
你说你是“和平国家”,但你架的炮、做的动作,全是冷战套路。
更关键的是,日本近年来军事预算连年增长,2025年预算首次突破9万亿日元,创下战后新高。
岸田政府还推动修改“防卫白皮书”,扩大“反击能力”概念,这些都被中国看在眼里。你说你是“和平国家”,可你干的事,从头到脚都像“备战国家”。
所以中国人不信日本,不是偏见,而是现实。一边说“我们要友好”,一边在背后搞“军事扩张”,那我们凭什么相信他们真的是“换了心”?
日本专家问:中国人为什么只恨日本?这个问题,其实他们自己最清楚。
侵略的残酷性、战后的不反省、现实的挑衅行为,这三重叠加,让中国人对日本的情绪难以化解。
这不是“中国人太记仇”,而是日本一直没给中国人真正放下的理由。
道歉不是念几句套话,反省也不是开个记者会。真正的和解,靠的是诚意,是行动,是他们从历史中学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如果他们还在参拜战犯、否认屠杀、干涉台海,还想让人“放下仇恨”——那只能说:他们不是不明白原因,而是不愿意面对它。
理解历史,尊重事实,才是赢得信任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日本还没迈出去。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