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宇翻车?新游被骂像QQ聊天!原神神话要破灭?

当《原神》还在全球狂赚流水时,蔡浩宇带着他的AI新游《Whispers from the Star》杀回来了——然后把所有人都整不会了。玩家骂骂咧咧:"这破游戏除了聊天还能干啥?不如直接用GPT角色扮演!"行业大佬们挠头:"意义超前,但不好玩啊!"可蔡浩宇的死忠粉却在知乎疯狂洗地:"懂个屁!这是《三体》里的曲率引擎,现在看着像吹头发,以后能飞光速飞船!"一边是天才人设摇摇欲坠,一边是AI革命的豪赌,这个被粉丝叫"蔡喵"的80后,到底是困在《原神》的光环里,还是在给游戏行业挖新的坟墓?

一、从"技术宅救世主"到"GPT游戏制作人":蔡浩宇的人设崩塌现场

蔡浩宇的粉丝数量,比国内所有游戏公司老板加起来还多。这群年轻人把他捧上神坛,叫他"蔡喵",坚信这个8岁拿全国计算机奖、25岁做出《崩坏学园》、33岁靠《原神》封神的男人,是"技术宅拯救世界"的活标本。可新游戏一上线,知乎上"如何评价蔡浩宇的AI新游"的帖子直接爆了,高赞回答一水儿的"失望":

更扎心的是行业评价。游戏自媒体"游戏葡萄"直接开怼:"意义超前,但不好玩。"玩家总结更狠:主线就是女主角困在飞船里跟你唠嗑,想办法开门、找队友——说白了,就是个带画面的GPT角色扮演。有玩家吐槽:"我跟NPC聊了三小时,她除了说'舱门打不开'就是'信号很弱',AI驱动剧情?怕不是用的2G网!"

这哪是游戏?分明是蔡浩宇的"技术炫富"现场。他在领英上放话:"AI会让99%的游戏开发者失业,只有0.0001%的天才和业余爱好者能活。"结果自己掏出个连业余爱好者都觉得无聊的玩意儿。粉丝急了,跑到他早年活跃的知乎扒坟,翻出他2012年的开发日志:"我总拿牛刀杀蚯蚓,追求代码牛逼,结果游戏傻了吧唧。"当年那个反思"游戏性比技术重要"的蔡浩宇,现在怎么反过来了?

二、《原神》之后,蔡浩宇为什么不敢再做"爆款"?

没人怀疑蔡浩宇的能力。《原神》上线171天狂赚10亿美元,把中国游戏的全球影响力推到新高度。但这也成了他的枷锁——玩家期待下一个"开放世界宇宙",资本等着他复制《原神》的吸金神话,可他偏要搞AI。为什么?

答案藏在他的"失败史"里。2022年,蔡浩宇亲自挂帅的《Project SH》项目流产。这款以上海为背景的都市开放世界游戏,投入了米哈游数千人团队,结果连Demo都没过他自己这关。内部人士透露:"蔡总觉得不够颠覆,直接砍了。"随后他卸任米哈游董事长,跑去美国成立Anuttacon,团队就俩人:一个策划(他自己),一个IP文案。

这哪是创业?分明是"回炉重造"。米哈游员工说:"蔡总在大公司待烦了。几千人团队磨一个项目,他觉得像穿西装游泳——束手束脚。"他骨子里是个"技术宅创业党",最怀念的是2012年跟刘伟、罗宇皓挤在70平米出租屋做《崩坏学园》的日子:自己写引擎、改代码,服务器崩了就每4小时重启一次,粉丝寄来的大闸蟹直接煮了当夜宵。

现在的Anuttacon,本质上是他的"技术实验田"。新游戏不好玩?没关系,他要的根本不是"好玩"。Anuttacon员工直言:"这就是个风向标,告诉大家AI能做这些事。"甚至连游戏都不是目标——蔡浩宇想做的是"游戏引擎":输入"我要个花木兰NPC",AI直接生成带剧情、会聊天、能互动的角色。这不就是游戏版的"ChatGPT+Unity"吗?

三、AI游戏的终极形态:是虚拟女友,还是元宇宙钥匙?

玩家骂新游戏像"GPT角色扮演",其实骂对了一半。蔡浩宇的野心,就是让NPC变成"有灵魂的AI"。现在的对话系统确实拉胯——女主角翻来覆去就那几句台词,但"静静流淌"(疑似Anuttacon员工)说了:"底层原理解决了,下一代模型就改进对话推进。"

这可不是画饼。米哈游早就布局AI了:2020年成立逆熵工作室,2024年狂投大模型公司,刘伟今年4月放话:"AIGC要取代3D引擎,给每个玩家定制游戏。"蔡浩宇在美国捣鼓的,就是这套技术的"原型机"。就像当年《原神》上线前被骂"抄袭塞尔达",现在的AI游戏被骂"不好玩",本质上都是"技术超前于体验"的阵痛。

但风险也大得吓人。AI生成NPC的伦理问题、玩家沉迷虚拟关系的社会风险、技术投入打水漂的商业危机……蔡浩宇不是不知道。他早年日志里写:"我总在理想与现实间背道而驰。"现在的他,不过是把"虚拟世界"的理想,押在了AI这个赌注上。

四、天才的孤独:当ENTP人格遇上游戏革命

知乎上有人给蔡浩宇做人格测试,结论是"ENTP"——跟马斯克一个类型,占人口3%的"天生探险家"。优点是脑洞大、敢颠覆,缺点是傲慢、固执、三分钟热度。这种人成功了就是"改变世界",失败了就是"脱裤子放屁"。

新游戏就是典型的"ENTP式产品":底层逻辑牛逼到炸裂(AI驱动剧情),用户体验拉胯到离谱(只能聊天)。粉丝还在洗地"这是曲率引擎吹头发",可普通玩家只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花30美元跟NPC唠嗑?"蔡浩宇可能根本不在乎——他要的是"解决底层原理",至于好不好玩,那是"后续几千人团队该干的活"。

这种偏执,早在米哈游创业期就暴露无遗。2013年最困难时,三个创始人住70平米出租屋,蔡浩宇非要自研引擎,刘伟急得跳脚:"先赚钱啊大哥!"结果《崩坏学园2》靠"抄"《智龙迷城》的数值爆火,他又反过来反思:"我太追求技术牛逼,忘了游戏得好玩。"现在呢?他又绕回去了——为了AI革命,宁可牺牲"好玩"。

五、困在原神里的,到底是蔡浩宇,还是我们?

粉丝总说蔡浩宇"困在原神里",可真正被困住的,或许是我们自己。我们习惯了《原神》式的"工业化爆款",却忘了游戏行业每一次进步,都始于"不好玩"的实验:

蔡浩宇的AI游戏,可能成功,可能失败,但至少他敢走出"换皮捞钱"的舒适区。比起那些靠IP割韭菜的游戏公司,这个在美国小办公室里写代码的38岁男人,身上还留着点"技术宅拯救世界"的中二热血。

结语

当玩家在《Whispers from the Star》里跟NPC唠嗑时,蔡浩宇可能正盯着后台数据,琢磨怎么让AI更懂"人类情感"。就像他日志里写的:"如果某天忘了这是我做的游戏,偶然相遇会是什么感觉?"或许对他而言,游戏从来不是商品,而是通往"虚拟世界"的门票。至于是不是"困在原神里",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至少现在,这个"AI灵魂魔术师",还没停下他的疯狂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游戏   翻车   神话   蔡浩宇   好玩   技术   玩家   世界   粉丝   引擎   上线   角色扮演   学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