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眼中全球最强四国:美国地位不可撼动,中国却羞与第四为伍

在世界地缘政治的棋盘上,鲜少有哪个国家能像朝鲜一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历史记忆,勾勒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强国图景。

当全球多数国家依照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等显性指标来衡量世界格局时,这个深居亚洲东北部的国度,却凭借其半个多世纪的血火考验与国家生存哲学,形成了一套颠覆常规的强国认知体系。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半岛危机时刻施以援手的我国,面对这个第四名,却流露出难以言喻的“羞与为伍”之情。

半岛风云百年激荡,大国博弈终铸格局

一九四五年八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逐渐散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朝鲜半岛迎来了短暂的解放曙光。

然而,这并非宁静的开始,而是新一轮地缘政治角力的序章。

依据雅尔塔会议的约定,苏联军队自北方开进,而美国军队则从南方登陆,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

在盟军受降的短短几年间,南北方在各自支持者的影响下,迅速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体制。

在北方,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一九四八年九月九日宣告成立,获得了苏联的强力扶持,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领域都深受苏式模式的影响。

而在南方,以李承晚为首的大韩民国则在同年八月十五日应运而生,其政权构建与发展路径则紧密关联美国及其盟友的支持。

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态势,在朝鲜半岛上投射出最直接、最尖锐的具象,使得三八线两侧的武装摩擦日益频繁,局势持续紧张,战火随时可能点燃。

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半岛的局势如同被点燃的导火索,骤然爆发全面冲突。

朝鲜人民军跨越三八线,向南推进,旨在实现半岛的统一。

面对朝鲜人民军的猛烈攻势,南方军队一度节节败退,几乎被压缩至釜山一隅。

在此危急关头,美国迅速反应,杜鲁门总统当即命令驻日美军远东空军支援南方作战,并调遣第七舰队进入我国台湾海峡,意图阻止我国人民解放军可能进行的渡海解放台湾行动。

随后,美国更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操纵通过决议,纠集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十六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将军统一指挥,大规模介入朝鲜半岛战事,公然对朝鲜进行侵略,使战局发生了逆转。

面对国家安全遭受的严峻挑战,以及朝鲜兄弟国家发出的紧急求援,我国在历经数月艰苦而慎重的决策过程后,毅然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战略选择: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开展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

志愿军入朝后,面对拥有绝对空中优势和现代化装备的“联合国军”,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采取了灵活的战略战术。

这场持续三年多的残酷战争,最终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告一段落,双方在板门店达成协议,确立了以军事分界线为基础的非军事区作为缓冲地带。

四大强国各具风采,我国心境独有波澜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眼中,全球的力量版图勾勒出一番独特的景象。

在这份独特的榜单上,有四个国家脱颖而出,它们在朝鲜人民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美国无疑是那座巍峨不可撼动的山峰,而我国则以唇齿相依的特殊情谊位居其次,俄罗斯凭借其深厚的历史遗产和现实军力雄踞第三,至于德国,则以其工业底蕴和历史潜能意外跻身第四。

对于这份排名,我国却因德国的某些言行而感到些许尴尬,甚至可以说“羞与为伍”。

首先,谈及朝鲜人民心中居于首位的美国,其地位之稳固,可谓无人能够撼动。这种认知源自于半个多世纪前那场震荡世界的朝鲜战争。

即便怀抱如此深重的历史敌意,朝鲜方面也从未否认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的强大实力。

美国军事力量堪称全球顶尖,其航空母舰编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并投送力量,军事基地更是遍布世界各个战略要冲。

据观察,美国国防预算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其年度开支高达数千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其他任何国家的总和。

在科技领域,美国更是拥有领先世界的卫星系统、精确打击能力等尖端技术,这些都是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高度。

经济层面,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长期领跑全球,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其主导地位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无可匹敌。

此外,好莱坞电影及其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形成了强大的软实力输出。

正是在这种压倒性的外部压力下,朝鲜才坚定不移地走上了核武器开发之路。

其次,在朝鲜人民心中,我国的地位显得极为特殊,排在强国榜单的第二位。这份特殊的情谊,根植于我国在朝鲜半岛最危急时刻伸出的援手。

朝鲜官方的宣传和教育体系,都将我国的援助视为其国家得以存续的关键。如果没有我国的鼎力相助,朝鲜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除了历史的血盟,两国之间更有着无法割舍的地缘联系。

我国与朝鲜接壤,边界线绵延近一千四百多公里,共享鸭绿江和图们江。

这种唇齿相依的地理关系,使得两国在安全战略上休戚与共。

在经济方面,我国是朝鲜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其对外贸易总额中,我国的占比超过九成。朝鲜所需的粮食、能源等关键物资,大多依赖从我国进口。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腾飞成就,高铁网络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通信技术更是领跑全球。

朝鲜通过有限的边境贸易与交流,得以接触并目睹我国的这些发展成果,从中感受到我国日益强大的实力,将我国的崛起视为毋庸置疑的力量象征。

排行第三的俄罗斯,其在朝鲜心中的地位,则更多地源于苏联时代的深厚基础,并在近年有了新的战略提升。

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后,俄朝关系一度陷入低谷。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国际遗产,但在叶利钦时期,其对外政策一度呈现“重南轻北”的态势,导致俄朝关系冷却。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俄朝关系开始显著回暖。

普京总统于二〇〇〇年首次访问平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取代了原有的苏朝友好互助条约,为两国关系重建奠定了新基础。

近年来,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展现出的军事能力,更让朝鲜方面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可靠的战略伙伴,其力量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的余晖中,而是具备应对现实挑战的强大实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普京总统在二〇二四年六月再次访问平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其中明确规定,当任何缔约方遭受侵略时,另一方将向其提供援助。

令人意外的第四名

而当视线转向强国榜单上的第四位——德国,这个选择或许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但其背后也有着朝鲜独特的考量。

从历史角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和战争潜力。

尽管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那份历史上的强大印象,使得朝鲜认为德国具备着不可忽视的强国潜质。

在当代,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作为全球主要的出口大国,与世界二百多个国家保持着贸易往来,奔驰、宝马等德国汽车品牌享誉全球,代表着高品质和先进技术。

对于这份排名,我国却抱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甚至可以说是“羞与为伍”。

这并非是对德国综合实力的全盘否定,而是缘于德国在国际场合对待我国的一些言行,触及了我国的核心利益和国际定位。

德国在欧盟内部,以及通过其外交官员的言论,多次公开或暗示性地宣称我国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已然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不应继续享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组织中的特殊优惠待遇。

在贸易实践中,德国有时也表现出出尔反尔的态度。

例如,在欧盟层面,德国推动并支持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项政策已于二〇二四年开始实施,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争议持续升级。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指出,美西方国家散布各种虚假论调,试图否定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其真实意图无外乎是打压遏制我国的发展空间,让我国背负更多责任,挑拨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干扰、迟滞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势头。

德国的这些行为,在我国看来,是以偏概全,利用我国局部领域的进步,诋毁我国整体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客观事实。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区域发展差距仍然显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将我国简单归类为发达国家,完全忽视了我国的现实国情,这种“小家子气”的针对性政策和言论,让我国感到难以接受。

特别是在近期,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在二〇二五年八月访问日本和印度尼西亚期间,接连三天发表了针对我国的负面言论。

他高调指责我国在台湾海峡、南海和东海地区的行为“越来越具攻击性”,并声称我国与朝鲜等国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威胁欧洲安全与经济稳定,甚至表示要加强与日本的安全合作“应对我国”。

我国外交部就此进行了不点名批评,指出瓦德富尔的言论“挑动矛盾,渲染紧张”,并警告其不要做亚太地区的麻烦制造者。

这种毫无根据、了无新意的攻击,让外界颇感惊讶,一位作为欧洲主要大国的外长,竟然化身为西方陈旧反华叙事剧本的“复读机”。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对抗性,使得我国深感与德国在某些价值观和国际立场上难以同步,进而产生了“羞与为伍”的复杂心境。

参考资料:社评:德国外长应收回涉华不当言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历史   朝鲜人   美国   中国   最强   眼中   地位   全球   朝鲜   我国   德国   朝鲜半岛   羞与为伍   俄罗斯   强国   苏联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