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与朝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25化石保护研讨会”,在朝阳市盛大开幕。本次为期2天的会议是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领域一项高层次的重要活动,旨在系统总结化石保护经验,推进科学利用与文旅融合,助力朝阳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以“讲好中国化石保护故事,促进朝阳化石科学利用”为宗旨。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应邀作主旨报告,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生物领域院士、专家学者,化石保护管理者及化石产业界代表也齐聚盛会,他们将深入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化石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朝阳市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成果。
据了解,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长期致力于推动古生物化石、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公益事业。本次研讨会选择在朝阳市召开,与这里丰富的化石资源禀赋密不可分。“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的发现,让朝阳市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作为国际古生物学界公认的晚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研究圣地,其化石资源在全球都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化石宝库”。这里资源储量巨大,门类举世罕见,是热河生物群最经典、最富集的核心区域,历经数十年系统勘查与研究,目前朝阳市已发现的化石门类总计达45类、343属、628种,几乎涵盖了晚中生代陆相生态系统的所有关键组成部分。
作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化石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朝阳市坚持“保护为先、科研赋能、产业惠民”三位一体发展路径。
在保护层面,创新设立化石管理服务机构,整合优化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布局,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机制,为遗产保护筑牢“安全屏障”。
在科研层面,朝阳市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南京古生物所等机构深度合作,支持专家学者围绕热河生物群谱系等重大课题开展科研攻关,吸引多个国家的专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
在产业层面,探索“化石+”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改造提升后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全新布展2025块化石标本(馆藏8000余件),借助化石形态、复原模型、生态景观、科普影像与VR沉浸体验,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美感相结合,让游客从展品观赏和亲身实践中,感受远古生命的别样魅力。
今年“十一”期间,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游客量和销售收入增长迅猛,其中,京津冀地区游客占比最多,沈阳其次,充分彰显了朝阳市文旅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朝阳市已将化石产业发展作为“十五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形成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研学等生态链、产业链,下更大力气推动化石资源与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是对朝阳市化石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我国化石保护与科学利用事业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深化了该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创新发展,为深化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辽宁日报 记者 王海涛 图片由朝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