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毛主席预言:搞定美国,需要15个“五年计划”!

前言

1955年,彼时新中国刚刚熬过建国初期的风雨,百废待兴。毛主席在一次战略研讨会上抛出一句话:要追上美国,得准备干十五个五年计划。

今天,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即将启动的节点上,这个历史回响不仅没被遗忘,反而成了我们一次次对标自身、检验路径的尺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真的快赶上美国了吗?

搞定美国,需要15个“五年计划”!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满目疮痍。新中国刚建立时,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几乎为零。

那一年,全国的工厂加起来,连一辆完整的汽车都造不出来。毛主席深知,如果没有坚实的工业和科技支撑,国家想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纯属空谈。

彼时美国的工业化已经高度成熟,科技和经济实力远远甩开了我们。这样的差距,靠短跑式的突击显然不现实。

毛主席的目光放得很长远,他明白,必须一茬接着一茬干,靠几代人接力,才能完成赶超。正因如此,他提出“十五个五年计划”的预判,让所有人脑袋里都装上了“持久战”的发条。

第一轮五年计划启动时,中央派出无数技术人员和干部,分头下到各个省份,一边画图纸,一边数家底。

那几年,全国上下学苏联、搞工业,急缺技术、缺设备,连螺丝钉都要进口。几百万工人和工程师用最原始的办法修铁路、建工厂、拉电线。

河北唐山的工人们,曾连续三天三夜奋战在钢铁炉前,累到虚脱也不下火线。那种“拼命三郎”的干劲,成了五年计划最初的底色。

五年规划的步伐并不轻松。前几个五年,几乎每一步都在补短板、追进度,像在黑暗里摸索前路。

那时的目标其实很朴素:让中国人能吃饱穿暖,有工厂,有电,有火车跑。谁能想到,今天这片土地上能跑出世界最长的高铁网,能造出自己的卫星和大飞机,还能让新能源汽车驰骋海外?

这些年,五年规划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和梦想,一步步把“纸上蓝图”变成现实场景。

说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节点,如今正好走到了“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准备阶段。

有人说,毛主席当年的那句预判,如今真的到了兑现的时候。其实,毛主席之所以提出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表,是因为他清楚,国家发展不是靠一阵风。

要想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每一轮五年规划,都是一次新的动员令。

国家有顶层设计,地方有执行方案,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具体任务。规划不是喊口号,光靠“嘴上说”不行,最后要靠每一行每一业的实际行动。

制造业升级,是成千上万家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数字经济崛起,背后是无数创业者和工程师夜以继日地攻关;绿色转型、双碳目标落实,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调整结构。

走到“十一五”,政府把“计划”改成了“规划”。别小看这个词的变化,背后其实是国家治理理念的升级。过去靠计划经济硬拉,现在是让市场和政府一起发力,把效率和公平都考虑进去。

比如,市场能干的,政府不插手。市场解决不了的,国家顶上,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每一轮规划都像建房子的蓝图,既要设计合理,也得有人施工、有人监督。

“十五五”规划,关键一棒

到了新世纪,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对我国发动贸易战,搞技术封锁,试图拖慢我们的步伐。

但压力下的中国人,反而激发出了创新动力。华为顶住了芯片断供,国产半导体企业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

每次危机,反而成了倒逼自主创新的催化剂。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一棒。谢茂松的分析给出了新的视角。

他说,要用文明论和政治学的双重视野理解规划的深意。我国家底本来就薄,靠的就是用时间换空间,把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

文明的底气,是我们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种耐力和自信,不是学来的,也不是抄来的。

“时位中”的思想,就是说做任何决策都要看准时机、选对位置,既不求快,也不拖沓。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不怕慢,就怕乱。

目标很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靠着过去每一个五年扎实打下的基础。

从补短板到强筋骨,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规划里有经济、科技、教育、生态等“五力”全面提升。

说到底,五年规划的连续性和灵活性,是我国制度优势的体现。党的领导保证了国家战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会因为风吹草动就摇摆。

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既能集中力量突破瓶颈,又能激发社会活力。比如

“十五五”规划不只是发展提速,也得统筹安全。数字文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海洋权益,每一项都是时代的考题。

新时代的规划,就是要在全球竞争中既敢闯、又守底线,既创新也筑牢防线。这种动态平衡,是我国规划体系的一大特色。

再回头看,毛主席当年那句“十五个五年计划”的预判,其实是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最真切的责任感。

七十五年弹指一挥间,今日之中国,已然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缺”的国家。规划不是万能钥匙,但是真正的“万力汇聚”。

每一个五年,都是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果。

“十五五”只是新起点,路还很长。有人问,十五个五年计划的终点是什么?或许这个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要我们还在脚踏实地往前走,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你觉得,毛主席当年那句预判,现在还有谁能说一句“不可能”吗?


参考:谢茂松|毛泽东70年前的战略预见:“75年就是15个五年计划”赶上美国——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历史   美国   年前   计划   国家   中国   当年   目标   政府   持久战   家底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