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又给我们端上来一道“硬菜”。但有意思的是,这道菜还没等咱们尝出咸淡,特朗普自己家的厨房,倒是先传来了锅碗瓢盆被打碎的声音。
这事儿得从9月底说起。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悄悄地干了件大事,他们发布了一个新规定,行话叫“子公司自动制裁机制”,咱们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是“50%规则”。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说白了,就是搞“连坐”。以前美国要制裁一家中国公司,比如华为,会把它列入一个叫“实体清单”的黑名单。但现在,他们觉得一个个地加名单太慢了,干脆升级玩法。只要上了黑名单的母公司,持有任何一家公司超过50%的股份,那好,这家子公司二话不说,自动、立刻、马上也被拉进黑名单,享受和母公司同等的“制裁待遇”。
这招有多狠?它省去了所有调查、取证、公告的流程。唯一的标准就是股权。只要你跟被制裁的企业沾亲带故,哪怕你本本分分做生意,也得跟着倒霉。英国《金融时报》找数据公司算了笔账,这一竿子下去,可能会砸到超过3000家中国企业,而且几乎全是高科技领域的“潜力股”,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通信设备这些咱们国家正在奋力追赶的赛道。
这就是美国赤裸裸的“预判性围堵”。他们不再满足于封锁一个点,而是要切断一整条线,甚至毁掉一整个面。他们预判了你可能突破的方向,然后提前把路给你堵死,想从根子上断了中国企业获取美国技术的任何可能性。这已经不是“谁违规就查谁”,而是“谁沾边就封谁”的霸道逻辑了。
咱们回头看看这个“实体清单”,它诞生于1997年,最初的目的是防止核武器、化学武器这些敏感技术扩散,听上去还挺“高大上”。但自从2019年华为被丢进这个清单开始,这东西就彻底变味了。一个做通信设备的公司,能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什么关系?无非就是美国的5G技术被超越,心里不爽罢了。
从那天起,“实体清单”就从一个管控工具,变成了美国维护科技霸权的“武器”。拜登政府时期,这把武器就用得挺顺手,最多的一次,在2024年12月,一口气把136家中国企业拉入清单,创下了历史记录。
现在特朗普回来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全盘继承了这份“黑名单遗产”,还给它加了“穿透式”的规则,让这把刀变得更锋利。光是2025年,美国的制裁就没停过,而且特别喜欢挑在中美要坐下来谈话前“搞事情”。3月份中美关税谈判前,制裁54家;9月中美在西班牙经贸会谈前,又追加23家。这已经不是施压了,这简直就是想在谈判桌上直接掀桌子。
而且你仔细看被制裁的企业,比如复旦微电、华岭股份,还有做芯片封装设备的吉姆西半导体,搞基因测序的擎科生物,全都是咱们产业链上那些“卡脖子”的关键节点。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不仅要阻止你获得核心技术,还要打断你的整个技术生态链,让你有米也做不成饭。
面对这种步步紧逼,咱们国家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商务部的回应也从最初的“坚决反对”,变得越来越有章法,越来越硬气。咱们手里也亮出了自己的牌——“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出口管制名单”。
2025年上半年,咱们就把28家美国公司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其中好几家都是美国军工巨头,比如给美军造核动力航母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同时,咱们还对另外三家美国军工企业搞起了出口管制,限制他们从中国获取稀土、钨这些关键的战略资源。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咱们的反制已经从被动的抗议,转向了主动的、制度化的防御。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封锁,反而成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最佳催化剂”。从2020年到现在,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4万亿元人民币。就在2025年上半年,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咱们半导体设备自给率已经达到了50%,很多关键材料也实现了国产替代。美国的制裁就像压力锅,虽然过程痛苦,但确实把咱们的潜力给压出来了。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重点来了。就在特朗普政府磨刀霍霍,准备对这几千家中国企业“一体封杀”的时候,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坏消息,从他自己国内传来了。
什么坏消息?美国农民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2025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简直可以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总出口额才58.9亿美元,连2022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尤其是大豆,到了9月新季大豆收获的季节,美国农业部连续几周公布的数据都是“对华销售零订单”。
朋友们,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近三十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要买1亿多吨。我们不买美国的,订单自然就流向了巴西和阿根廷。南美国家的大豆,又便宜,供应又稳定,咱们何乐而不为呢?
可这下,美国中西部的那些农业州,比如艾奥瓦、伊利诺伊,彻底炸了锅。这些州可是共和党的铁杆票仓,是把特朗普送进白宫的重要力量。眼看着2026年中期选举越来越近,农民们的怨气已经快压不住了。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价格暴跌,这日子还怎么过?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造成这一切的,恰恰是特朗普政府自己挥舞的“关税大棒”。为了那点可怜的关税收入,不惜牺牲自己国家农民的利益,还推高了国内的通胀,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老百姓。
如果说农民的愤怒是后院起火,那另一个坏消息,就是美国政府大厦的地基都开始动摇了——政府可能要“停摆”了。
根据CNN搞到的内部文件,白宫已经要求各个联邦机构,做好政府停摆的准备,甚至提到了可能要“永久性”裁掉一些岗位。连副总统万斯都公开承认,政府正走向停摆。一个国家的政府,连正常的运转都维持不了,这是何等荒唐的局面?
可就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刻,美国国土安全部还在嘴硬,说什么“就算政府停摆,关税也要照收不误”。这种执念,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所以你看,这盘棋下到这里,是不是特别有意思?特朗普想用一场规模空前的科技制裁,彻底锁死中国的发展,给他自己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可他还没来得及看到效果,国内的农业票仓先反了,政府的正常运作也快维持不下去了。
他以为手握的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可以号令天下,结果这把剑太重,他还没挥舞几下,自己先被坠得一个趔趄,差点闪了腰。
说到底,时代已经变了。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想通过单边制裁、技术封锁来遏制别国发展的做法,都注定是徒劳的。这种做法就像是往逆风的方向吐口水,最终只会落在自己脸上。
对中国来说,外部的压力越大,我们内部的凝聚力和创新的动力就越强。而对美国来说,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恰恰说明了它的霸权正在衰落,它所依赖的那些手段,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失灵。
特朗普的这记重拳,看似凶猛,却打在了棉花上,反而震伤了自己的筋骨。这个坏消息,恐怕比几千家企业被制裁,更让他头疼。因为前者是外部的博弈,而后者,是他统治根基的松动。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