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为何把苏联弄解体,接着发展苏联不好吗?久加诺夫道出原因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对于苏联的历史来说,他或许是苏联历史上最难以被原谅的那个人,曾被人民视作改革的希望,也曾在坦克上宣读“自由宣言”,掌声与鲜花一度将他推上神坛。

但就在所有人以为他要拯救苏联的时候,他却亲手把这个超级大国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他就是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他本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结束苏联的老旧体制,也本可以在总统的宝座上稳稳当当地待下去,成为苏联转型的引路人,但他没这么干,他一步步把苏联拆掉了。

可是为什么?他到底图什么?苏联总统不好吗?他一个人能逆风翻盘,非要带着整个国家一起崩盘?真的只是为了权力吗?还是另有隐情?

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他不是改革者,他是掘墓人。”这句话到底是情绪发泄,还是历史真相?

从“斗士”到“拆墙者”

叶利钦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1931年2月1日,他出生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一个小村庄。

家里穷,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据说他刚出生一个月,在教堂洗礼时,神父喝醉了,把他差点淹死。

捞出来的时候快没气了,母亲哭着给他起了个名:鲍里斯,意思是“斗士”,10岁时他又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事故。

和伙伴偷玩苏军遗弃的手榴弹,结果当场爆炸,他失去了左手的两根手指,那个年纪的大多数孩子恐怕会被吓得终身阴影,但他活了下来,还成了现场唯一的幸存者。

1954年,他从乌拉尔工学院毕业,干的是建筑工,混的是工地,可这人脑子活,手段硬,几年后就成了建筑局的局长。

1961年,他加入苏共,还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提拔,1985年,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急需一些“敢动刀子”的改革派。

叶利钦正好合适,他当时被调到莫斯科,担任市委第一书记,职位仅次于总书记,上任后,他立马动了手,33个区委书记,他一口气换了23个。

很多老同志看他不顺眼,公开在会上点名批评他“破坏团结”,可他根本不管,他不是不懂政治规则,他只是不想再按规则玩了。

1987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当面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太慢,太软,根本搞不动,当天就被撸了职,踢出政治局,只保留了个虚职。

但他没沉下去,正因为戈尔巴乔夫搞了“公开化”,媒体开始对外开放,叶利钦反而借助这种环境,成了民间的英雄。

他开始频繁出现在报纸上,批评苏联的特权阶层、官僚作风、经济失败,所以1989年他又回来了,这次是以“人民代表”的身份。

1990年,他成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了俄罗斯共和国的实际领导人,虽然苏联还有戈尔巴乔夫。

1990年7月,叶利钦当众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退党后,他开始和西方建立联系,1990年底,他秘密访问美国。

他见了老布什和国会议员,根据解密文件,叶利钦当时寻求的是“政治支持与经济援助”,他要为俄罗斯铺一条独立的路。

坦克上定乾坤

1991年8月,苏联的压垮点终于到了,戈尔巴乔夫准备签署《新联盟条约》,要把苏联改造成一个松散联邦。

强硬派坐不住了,发动“8·19政变”,把戈尔巴乔夫软禁在克里米亚,这时候叶利钦爆发了,他冲出被克格勃包围的住所,连夜赶到“白宫”——也就是俄罗斯议会大厦。

然后他登上了一辆坦克,面对数百名支持者,他举起右手,朗读《告俄罗斯公民书》,当场宣布政变非法,拒绝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

三天后,政变失败,戈尔巴乔夫回了莫斯科,但已经没人听他的了,叶利钦趁机逼他交出财政部公章,实际控制了国家的钱袋子。

接着他又动手,把克格勃、军队、媒体都逐步收归俄罗斯政府,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在白俄罗斯森林深处签了一张纸。

那张纸上写着,苏联正式终结,签完后,他让助手提前准备好的俄罗斯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把苏联的红旗降了下来。

久加诺夫说出原因

但问题来了,苏联总统的位置他本来也能坐,苏联的资源他也能调,为什么非要解体?答案其实不复杂。

一方面,苏联已经“烂到骨头里”了,各加盟国都想独立,经济一团糟,继续维持,只会拖死俄罗斯。

另一方面,作为俄罗斯民选总统,叶利钦不想再听戈尔巴乔夫发号施令,他要的是绝对权力——一个只对他负责的国家。

还有一点很现实,根据俄罗斯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的指控,叶利钦在1996年连任时向克林顿借了数十亿美元的竞选资金。

这不是空穴来风,美国国家档案馆确实有相关记录,这笔钱不是白借的,西方支持他的前提,是他必须彻底割断苏联体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GDP腰斩,人均寿命减少5年,数百万家庭陷入赤贫,寡头趁机瓜分国有资产,能源、银行、制造业几乎全被私人控制。

叶利钦的女儿塔季扬娜也被指控操控铝业,成为“幕后第一夫人”,而最致命的,是北约开始东扩。

叶利钦活着的时候,无数人骂他卖国贼,也有人叫他改革英雄,但在俄罗斯今天的历史课本里,他的形象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冷。

他曾在坦克上高呼自由,却没能让自由落地,他赢了戈尔巴乔夫,赢了苏共,赢了政变者,但他输给了历史。

苏联解体那晚,莫斯科下着雪,红旗缓缓降落,那个站在克里姆林宫窗前的男人,知道自己干成了一件事, 但谁也说不清,这到底是功还是过。

信息来源:叶利钦时代在争议中远逝.中国网 2007-04-24

受戈尔巴乔夫提携走上政坛 与戈氏决裂当选总统.凤凰网 2007-04-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历史   苏联   叶利钦   原因   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   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   总统   坦克   克格勃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