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鸡泽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80岁的陈兰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 年龄从来不是学新东西的障碍。
过去他是农民、老师、会计、民兵,什么都干过。现在,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电竞玩家”。
而这一切,还要从他和孙子之间的那道“代沟”说起。
大家都知道, 爷孙俩的年代差着半个多世纪,平时聊天容易尬场,爷爷每次问“啥时候结婚”,孙子就想溜。
但孙子心里明白,自己小时候是被爷爷一手带大的,这份感情割不断。
可随着长大,彼此的生活圈越来越远,能聊的话题越来越少,怎么也找不到“共同语言”。
但没想到,一局游戏,成了两代人破冰的起点。
从“键盘都找不到”到“能独立生存”,80岁爷爷靠记笔记硬核学习
刚开始接触电脑,陈兰明是真的啥都不会。
打游戏需要眼、手、脑一起动,对年轻人来说轻松,对老人却是新挑战。
光是找到键盘上的“W”键,灵活用鼠标,他就练了好几天。
偶尔遇到弹窗,还得打电话问孙子:“这咋关?”孙子只能远程指导,心里直犯嘀咕,爷爷能坚持下来吗?
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 40天后,陈兰明已经能独立玩下去了。
他的秘诀其实很“爷爷”——一切都记在本上。
每次登录游戏前,他先复习下笔记,搞清楚每个键盘字母的用法、鼠标左右键的区别、游戏界面各种符号的意思。
每局结束,他还要打个对勾或者叉,认真记录输赢。
孙子带着爷爷开直播,还给他找了年轻队友。
年轻人打游戏讲究效率,陈兰明反倒不急,他喜欢在游戏里“闲逛”,摸摸看看。
开局时队友喊“Go!Go!Go!”,他一开始听不懂,后来也跟着喊,带着一口河北口音,网友们都被逗乐了。
在这个过程中, 爷孙俩的角色悄悄发生了变化。
以前孙子觉得爷爷思想守旧,没想到他年轻时啥都敢干,甚至尝试过下海经商、办厂子、卖辣椒酱,只是都没成功。
陈兰明自己却觉得,“人生就像打游戏,输了也没啥,只要没亏欠谁就行。”
他从不贪心,游戏里也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不追求刺激,专捡别人看不上的“小战利品”,靠细水长流攒下一亿多游戏币。
陈兰明把游戏队友叫“战友”,哪怕操作慢点,队友也会等着他:“别急,爷爷,我们马上回来。”
常常因为操作慢跟不上,直播间里的观众都笑称他们是“葫芦娃”。
但就是这种慢慢陪伴,让两代人彼此理解得更深了。
孙辈们也在提醒老人,玩游戏要适度,别变成“网瘾老人”。
但其实,像陈兰明这样的老人,最大的收获不是游戏本身,而是跟家人、朋友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结语:一把游戏,让两代人变得更亲近
陈兰明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 只要你愿意学,什么时候都不晚。
游戏这件事,表面上是娱乐,背后却藏着两代人互相理解的努力。
爷孙俩用一局又一局的游戏,把原来的隔阂一点点打破,也让家变得更有温度。
也许,这才是家庭里最珍贵的“通关秘籍”。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