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随着游戏科学公司近期在德国科隆游戏展上发布先导预告片,正式公开了黑神话系列新作《黑神话:钟馗》,引爆了玩家和网友的兴奋点,使得千年古县安徽灵璧迎来了流量增长的“风口”。
为此,灵璧县召开了文旅产业发展座谈会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谋划借势这部游戏大作,加大钟馗文化IP开发力度,扩容文创矩阵,优化景区服务,策划钟馗主题线路,助力农文旅产业“出圈”。
当地画家在创作钟馗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摄
作为苏鲁豫皖四省通衢,灵璧是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垓下之战古战场、中国观赏石之乡,已建成虞姬文化园等5个3A级以上景区和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的美誉。
钟馗是谁?到底长什么样子,想必年轻一代对此还是相当陌生。据明清两代的著作记载,钟馗生于唐代,为人刚直忠勇,才华出众,晋京应试,名列榜首,因为权奸所嫉而不第,遂一怒触阶而死。后人仰其品德,痛恨权奸,逐渐将钟馗神化,写成捉鬼故事,借以伸张正气,鞭笞奸邪。
近年来,灵璧坚持以钟馗文化为核心,从单一艺术形式延伸至多元文创、品牌塑造、非遗挖掘及实体景区建设,构建起“载体-延伸-品牌-实体”的完整传承弘扬体系。
灵璧县职高学生在练习剪纸。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摄
记者了解到,灵璧县钟馗画始于唐,盛于宋,一直延承吴道子“钟馗样”,发展中形成了民俗、工笔、写意三种风格,“头如斗、国字脸、扫帚眉、鸭蛋眼”等为特征的钟馗形象已走进千家万户。明清是灵璧钟馗画的鼎盛时期,1915年,翟光远的钟馗《神威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从此灵璧钟馗画蜚声海外。
近年来,灵璧以钟馗文化为IP,突破绘画边界,结合灵璧奇石、虞姬等资源,开发多元文创产品。将钟馗元素与剪纸技法结合,表现钟馗生平故事(苦读、赶考、封神、斩妖)。2022年“灵璧剪纸钟馗”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依托灵璧磬石资源,已开发出钟馗画盘、茶壶、笔筒等石雕产品,而扇子、钥匙挂件、冰箱贴等手办产品,让钟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进行衍纸创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摄
灵璧县还建起了钟馗文化园,占地725亩,目前正在争创4A级景区。馗风塔高大威严,屹立于园区中心。经过上千年的积淀,钟馗不再仅是民间信仰中驱鬼辟邪的神祇,更被赋予了惩恶扬善、护佑正义的象征意义,成为社会公正的精神化身。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大力传承钟馗文化,灵璧县职高专门成立了非遗传承学院,开设钟馗画社团、灵璧石工艺品社团、剪纸社团、泗州戏社团,聘请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文化学者驻校指导学生,开展钟馗文化相关的艺术习作。其中,不少学生因此走上专业道路,在对口高考中考取了本科院校的艺术专业,从而打通了非遗传承、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通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