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569亿还藏着掖着?任天堂:全年目标低,是怕你们太激动

别人家财报超预期,股价恨不得原地起飞;任天堂超预期,华尔街却集体沉默——这事儿说出来你信?8月1日任天堂扔出第一财季成绩单:经营利润569.3亿日元(超预估4%),净利润960.3亿日元(超预估65%),销售额直接从去年同期的2466.4亿日元飙到5723.6亿日元,同比暴涨132%。但转头看全年预测:经营利润3200亿日元(比市场预估低20%),销售额1.9万亿日元(比预估少11%)。就像学霸考完试说“考砸了”,结果成绩出来全班第一,转头又告诉老师“下学期目标及格就行”——这到底是老狐狸藏底牌,还是游戏巨头在给行业挖“清醒坑”?


一、第一季度:是“意外惊喜”还是“蓄谋已久”?

先看这组数据:销售额从2466亿飙到5723亿日元,同比翻倍还多。要知道游戏行业销售额想翻倍,要么是硬件大换代(比如新主机首发),要么是爆款游戏卖到断货(比如《GTA6》那种量级)。任天堂这季度能突然“吃成胖子”,大概率是前者——毕竟去年这会儿,Switch已经卖了快10年,硬件周期早该到尾巴了,今年第一季度极有可能是新主机(坊间传的“Switch 2”)悄悄上市了。

别不信,看看Switch的历史:2017年3月首发,第一季度销售额直接从2016年同期的1441亿日元跳到3061亿,也是翻倍增长。这次5723亿,比当年Switch首发还猛,说明新主机要么性能炸裂,要么价格亲民,要么就是首发护航游戏太顶(比如《马力欧新作》《塞尔达新作》打包上)。

但问题来了:既然新主机卖得这么好,为啥全年销售额只敢定1.9万亿日元?要知道2021年Switch巅峰期,全年销售额都到了1.69万亿,现在新主机加持,市场预估2.14万亿很合理,任天堂却非要少算2400亿——这就像开奶茶店第一天排长队,老板却说“今年目标就卖100杯”,你说离谱不离谱?

二、“保守”是任天堂刻在DNA里的“生存密码”

要理解任天堂的“保守”,得先看它的“黑历史”。2006年Wii主机横空出世,靠“体感游戏”爆火,全球卖了1亿台,结果后续机型Wii U直接拉胯,2012-2017年只卖了1350万台,差点把公司拖垮。2017年Switch救场,初期任天堂自己预测年销1000万台,结果市场直接干到1500万,后来一路上调到2000万——但你猜怎么着?每次预测它都留有余地,永远不把话说满。

这次新主机可能也是一个道理:先按“最低销量”算全年目标,万一卖爆了,后续财报就能“持续超预期”,股价慢慢涨;要是真卖不动,也不至于“预测打脸”丢面子。就像学生考试,先跟爸妈说“争取及格”,考了80分全家开心,考60分也不算食言——这哪是保守,这是“情绪管理大师”啊!

更关键的是,任天堂的利润根本不靠“预测数字”撑着。它的核心资产是IP:马力欧、塞尔达、宝可梦、皮卡丘……这些IP活了30年,从游戏到动画、电影、主题公园,甚至联名睡衣、便当盒,每年躺着就能赚钱。2023年《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全球票房13.6亿美元,比同年Switch硬件利润还高;大阪任天堂乐园开业3年,年收入超500亿日元——这些“隐形收入”根本不算在游戏销售额里,但却是利润的“压舱石”。

所以对任天堂来说,财报上的“销售额”“利润预测”只是表面数字,真正的底气是:就算新主机卖不动,只要《马力欧》出新作,玩家照样买账;就算游戏行业遇冷,皮卡丘联名款还是能在便利店卖断货。这种“IP复利”模式,根本不需要靠“激进预测”来证明自己——毕竟,谁会给一棵活了30年的摇钱树,定“今年必须长3米”的目标呢?

三、当华尔街在算“数字”,任天堂在算“人心”

游戏行业现在卷成什么样了?索尼PS5拼命堆性能,结果卖一台亏一台,全靠游戏订阅制回血;微软砸687亿美元买动视暴雪,想靠“元宇宙”讲新故事,结果反垄断调查缠了两年;就连国内游戏公司,都在卷“全球化”“AIGC降本”,生怕落后一个风口。

但任天堂呢?新主机性能可能不如PS5,也不搞“订阅制包月”,甚至连发布会都懒得开——去年《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发售,就发了个30秒预告片,结果全球玩家熬夜排队买。为啥?因为它懂一个道理:游戏行业的本质不是“比谁参数高”,是“比谁能让玩家笑出声”。

第一季度净利润涨19%,远超预估,靠的不是硬件涨价,是《王国之泪》《马力欧卡丁车8豪华版》这些老游戏持续卖座——前者发售一年多,还能稳居日本游戏销量榜前十;后者2017年上市,到现在全球卖了4800万份,比很多新游戏一辈子销量都高。这就是“人心账”:玩家买的不是“新游戏”,是“和马力欧一起冒险的回忆”;不是“高性能主机”,是“和朋友窝在沙发上玩《星露谷物语》的周末”。

华尔街分析师总爱用“市场规模”“用户增长”算任天堂的价值,却忘了:游戏从来不是“标准化产品”。你可以预测一台主机能卖多少万台,却预测不了一个孩子拿到《动物森友会》时的笑脸;你可以算出IP衍生商品的利润率,却算不出一个成年人看到皮卡丘时,突然想起童年的眼泪——这些“算不出来的价值”,才是任天堂敢“保守”的底气。

四、“反内卷”的任天堂,在给行业挖“安全垫”?

现在回头看任天堂的全年预测:经营利润3200亿日元,比市场预估低20%;股息129日元,比预估少17%。表面看是“不给力”,但往深了想,这可能是在给整个游戏行业“上保险”。

2023年以来,全球游戏市场其实在降温:疫情期间憋在家里玩游戏的“宅经济”退潮,玩家开始回归线下;手机游戏用户增长见顶,大家宁愿花钱买3A大作,也不愿在手游里氪金;连索尼都承认,PS5用户“游戏时长”在下降。这种时候,任天堂定个“保守目标”,其实是在说:“别瞎预测了,游戏行业没那么火,稳着点来。”

想想看,如果任天堂跟着华尔街喊“全年销售额2.14万亿”,其他游戏公司会不会跟风激进?小公司可能会加杠杆做新游戏,主机厂商可能会盲目扩产,万一市场真的降温,最后谁来接盘?2008年金融危机时,多少游戏公司因为“激进扩张”破产?2015年手游泡沫破裂,多少团队因为“预测用户过亿”最后发不出工资?

任天堂的“保守”,更像是一种“行业稳定器”:用自己的体量告诉市场“别太贪”,用自己的利润证明“慢一点也能活得好”。就像班里的学霸故意把目标定低,不是怕别人超过自己,是怕大家都跟着卷到熬夜刷题,最后集体崩溃——这种“反内卷”的清醒,在现在的游戏行业里,简直是一股清流。

五、结语:当所有公司在追风口,总要有个任天堂在种大树

最后说个小事:我小时候玩《超级马力欧兄弟》,卡带是借同学的,每天放学玩半小时,死了100次才通关。现在我工作了,买了Switch,又通关了《马力欧奥德赛》,看着屏幕里的红帽子小人跳向月球,突然想起20年前那个趴在电视前的下午——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任天堂赚的不是“游戏钱”,是“时光续费”。

第一季度超预期也好,全年预测保守也罢,对任天堂来说,这些数字都只是“路过的风景”。它真正在做的,是把马力欧、塞尔达这些IP,种成能活100年的大树:春天开花(新游戏),夏天结果(硬件销售),秋天落叶(衍生商品),冬天扎根(IP沉淀)。至于今年能结多少果,明年会不会有台风,它根本不慌——因为树的根,早就扎在几代人的心里了。

所以下次再有人骂任天堂“保守”,你可以告诉他:当所有公司在追风口时,总要有个任天堂在种大树。毕竟,风口会停,大树却能给后来人遮阴——这大概就是游戏行业最珍贵的“反内卷”哲学:与其预测数字,不如温暖人心;与其比谁跑得更快,不如比谁能陪玩家走得更远。

毕竟,财报上的数字会过期,但和马力欧一起跳过的旗杆,永远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游戏   激动   目标   任天堂   日元   销售额   主机   行业   保守   华尔街   利润   玩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