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深夜改关税!今日起生效,多国命运大反转,赢家只有这几个

7月31日深夜,白宫灯火通明,特朗普在距离“对等关税”生效仅剩数小时时,突然签署行政令将生效日推迟至8月7日,这短短7天的缓冲期,像一把悬在全球贸易头顶的利剑。

毕竟,这已不是美国第一次朝令夕改,从7月9日到8月1日,再到8月7日,每一次调整都让各国神经紧绷,这场由美国主导的关税风暴,正以“制裁大棒”的姿态横扫全球,有国家在冲击中挣扎,有国家在努力寻找喘息空间。

而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真正的赢家可能只有几个,那么中国是其中之一吗?

关税大棒的“任性挥舞”

特朗普的“深夜改令”并非偶然,早在今年4月,美国就以“公平对等”为名,对68个国家和地区及27个欧盟成员国启动关税政策,税率从10%起跳,部分国家高达50%,当时,全球股市单日蒸发超3万亿美元,黄金、瑞郎等避险资产价格单日涨幅超3%,市场恐慌可见一斑。

更令人不安的是特朗普的“随意性”,7月7日,特朗普曾将关税生效日从7月9日推迟至8月1日,理由是“给谈判留空间”,不到一个月,又以“海关需准备时间”为由再延7天,这种反复背后,是美国对全球贸易规则的“单边改写”。

据WTO统计,2025年美国已累计绕过WTO争端机制,通过行政令实施17项贸易限制措施,远超2018年全年的9项。

当一个国家的政策可以像“翻书”一样随意调整,全球贸易的根基便已松动,同时也说明,特朗普深夜改税的结果不是缓冲,而是更猛烈的冲击前奏。

各国在冲击中挣扎

这场风暴里,没有国家能置身事外,美国的制裁大棒精准砸向不同目标,各国的应对如同镜子,照出全球贸易的强弱格局。

其中的硬刚者,当属印度,但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美国将印度关税从10%骤提至25%,直接瞄准其医药、纺织等支柱产业,表面看是“贸易逆差”,实则因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进口低价原油,还推动金砖国家本币结算,触碰了美国“孤立俄罗斯”和“维护美元霸权”的红线。

印度商务部数据显示,政策公布后,其对美出口订单3天内取消超12亿美元,纺织业失业率已攀升至8.7%,但印度态度坚决,宣称不会为了关税牺牲能源安全,并宣布对美国杏仁、大豆加征同等报复性关税。

相比于印度的强硬,摩西哥就差了一些。

为换得90天缓冲期,墨西哥被迫接受25%的“芬太尼关税”、25%的汽车关税,以及50%的钢铝铜关税,要知道,墨西哥38%的GDP依赖对美出口,汽车、电子产业与美国供应链深度绑定,福特、通用等企业在墨工厂的零部件,60%需运回美国组装。

这种“被绑架”的妥协,让墨西哥央行预测,若90天后谈判破裂,其GDP将至少缩水1.2%。

同样的,屈辱换生存也成了东南亚小国的选择。

柬埔寨为将关税从49%降至19%,被迫签下“购买10架波音737MAX飞机”的协议,这相当于其全年航空预算的1.5倍,而该国制鞋业,占制造业就业的70%,可仍面临19%税率的压力,近100万女工的饭碗悬而未决。

印尼则付出了“150亿美元能源采购+50架波音客机”的代价,才换得税率从32%降至19%,总统普拉博沃无奈坦言:“这不是平等谈判,是被迫接受的条件。”

当制裁大棒落下,强弱立判,有底气的硬刚,没筹码的只能妥协。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多数国家承压之际,少数角色却意外成了赢家。

少数赢家

第一个“直接受益者”,自然是美国本土部分行业,关税壁垒下,美国钢铁企业的股价在政策公布后7天内上涨18%,其CEO公开表示,由于进口钢材成本增加50%,我们的订单排到了年底。

此外,美国钢铝、半导体等产业因进口竞争减少,6月利润同比增长23%,短期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温室保护”暗藏危机,美国制造业协会数据显示,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下降7%,长期竞争力正在被削弱。

在美国之外,越南成了“意外捡漏者”,印度被加征25%关税后,原本计划转移至印度的纺织、电子产能,突然转向税率仅20%的越南。越南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外资制造业投资同比激增42%,三星、富士康等企业宣布在越扩建工厂,预计新增就业12万人。

但越南也并非高枕无忧,美国已暗示“若越南向中国转口商品,税率将立即上调至35%”,地缘压力如影随形。

最离谱的是,拉美国家也蹭了关税东风,比如巴西虽被加征50%关税,但中国对大豆、铁矿的需求未减,7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同比增长17%,价格因全球供应链紧张上涨9%,抵消了对美出口损失。

而智利铜矿出口也因美国高关税导致全球铜价上涨,7月出口额同比增长11%,只是这种“靠价格波动获利”的模式,如同走钢丝,一旦美国政策转向,随时可能摔下来,这些“赢家”的幸运,本质是美国制裁大棒下的“利益让渡”,而非真正的实力突围。

最可悲的是,关税大棒挥舞时,最终买单的,往往是普通人。

普通人成最终“埋单者”

目前,美国普通家庭已感受到压力,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关税政策将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2000-2400美元,进口水果价格上涨15%,电子产品涨价20%,连儿童玩具都贵了12%。

密歇根州一位单亲妈妈丽贝卡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以前每周花80美元买杂货,现在要100美元,只能少买肉和水果。而中小企业更难,加州一家家具厂因进口木材关税上涨30%,被迫裁员15人,老板无奈表示,自己成了大国博弈的炮灰。

美国尚且如此,小国底层劳动者的处境更艰难。

柬埔寨制鞋业本就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若关税维持36%,可能会有许多工厂倒闭,而印度纺织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诸如墨西哥等国,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而更可怕的是,现在各国普通人面临的困境,还只是开始,未来可能会持续性的恶化,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止是“加税”那么简单,它正在撕裂全球贸易的底层逻辑。

没有赢家的游戏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球供应链开始“区域化避险”,丰田为避开日本对美30%的汽车关税,将生产线迁至英国,这一调整使单车成本下降12%。

硅谷科技企业则加速将产能从中国转移至越南、马来西亚,2025年二季度,越南吸引的电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但供应链分散导致的成本增加,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承担。

此外,多边贸易体系被不断冲击,美国今年已多次绕过WTO实施单边关税,引发欧盟、巴西等12国联合向WTO起诉,随后,WTO总干事恩戈齐警告,若单边主义持续,全球贸易将退回‘以邻为壑’的上世纪30年代。

与此同时,各国开始抱团取暖,东盟10国推动内部零关税比例从70%提升至92%,金砖国家本币结算占比突破25%,全球贸易正在形成“去美国化”的平行体系。

而中国的处境则更显特殊,经过三次经贸磋商,中美达成“关税再延90天”协议,此次全球关税调整暂未波及中国,但这种“暂时安全”并不稳固,事实上美国商务部已暗示“不排除90天后将中国纳入新关税清单”。

对此,中国企业正加速布局,不少企业选择在泰国建设的工厂,通过“东盟原产地规则”规避美国关税。

可以说,这场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挥舞制裁大棒的美国,终将在规则崩塌中自食其果。

中美

结语

从特朗普深夜改令的那一刻起,全球贸易就已进入“不确定时代”,美国的制裁大棒砸向哪里,哪里就掀起波澜,即便是那些看似“幸免”的角色,或依赖美国的短期让利,或踩着他国的困境上位,终究难以长久。

贸易的本质是互利,而非零和博弈,当单边主义不断冲击多边规则,当制裁大棒代替平等谈判,全球经济的根基只会越来越脆弱。这场风暴的终局尚未到来,但它已在提醒世界,构建公平的贸易秩序,比任何“大棒”都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财经   关税   赢家   深夜   命运   美国   三星   大棒   印度   越南   全球   贸易   国家   墨西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