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2025年9月3日,北京,随着胜利日纪念大会隆重举行,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而这一次,不是某位领导人的讲话,也不是某款新型武器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而是一家三口并肩而立的身影——霍震霆、霍启刚、霍启山。
这是霍家第三代连续亮相阅兵观礼台,父子三人共同出现在这样庄严的国家场合,一时间刷屏网络,网友们纷纷点赞:“真正的家国情怀传承!”、“霍家这是全家上交给国家了!”
与此同时,话题悄然转向另一大家族——李嘉诚家族的集体缺席,引发了网友的另一番讨论。
霍家之所以能在阅兵观礼台上留下这样高频的身影,并非偶然,从霍英东开始,这个家族就将“国家利益”置于家族利益之上。
上世纪,霍英东捐资支援内地建设,参与香港回归前的多项谈判事务,几十年来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港商”四字。
即便在政商格局不断变化的当下,霍震霆仍旧频繁出现在国家重大活动中——本次阅兵已是他第4次受邀。
而霍启刚、霍启山兄弟更是代表着家族的新一代力量,接过了“爱国”这一精神的接力棒,已然成为国家认可的新生代代表。
反观李嘉诚家族,尽管财富数以千亿计,李嘉诚还曾是“亚洲首富”,产业遍布全球,但在国家重大节庆或象征性仪式中,几乎难见其身影。
这一次更是连一个代表都没有到场,让网友直呼“比输了”,更有评论直言:“光有钱,没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再多财富也换不来国家的真正认可。”
阅兵观礼,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荣誉勋章,能站在天安门前的每一位嘉宾,背后都有一份沉甸甸的“国家信任”在支撑。
不是因为他们“有钱”,而是因为他们“有义”,在国家最庄重的场合,霍家人总能被请到最前排,这是功勋的积累,更是信念的延续。
网友的评价也道出了社会大众的心理:财富可以追逐,但信任必须赢得。
霍家赢得了国家的信任,也赢得了民众的尊重;而李嘉诚家族,或许在金融账目上依旧风光,但在情感与立场上,早已与祖国渐行渐远。
在今天这个讲求家国同心的新时代,真正的成功不再仅仅是商业成就的堆砌,更是能否在关键时刻,与国家同频、与民族同心。
霍家三代在阅兵现场留下的,不只是一个画面,而是一种沉甸甸的传承,而这个对比,也在无声中,写下了两大家族命运轨迹的分叉点。
这一次阅兵盛典上,霍家三代人齐齐登场,无疑再次刷新了外界对“爱国港商”的认知。
但真正让这一幕意义深远的,是背后那份与李嘉诚家族的强烈对比——两种路径、两种立场、两种结局。
霍家被国家所敬,李家却被民意所弃,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多年来所作所为的集中体现。
霍英东,这位霍家精神的奠基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西方国家全面封锁,抗美援朝战火正酣,物流生命线几近断裂。
在这危急关头,他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带着自家船队,在台风夜和深夜出海,冒着被击沉的风险,将紧缺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内地。
他没有身在战场,却承担了战场之外的责任,改革初期,他又第一个“吃螃蟹”,投资内地项目,从广州白天鹅宾馆到广深高速公路、沙角电厂。
乃至后来投入上百亿开发南沙新城——这些投入一开始都不见盈利,甚至被人笑称“傻”。
可当南沙终于成型、开始盈利时,霍英东却将核心资产仅以“1元钱”价格转让国家,毫无犹豫,他的要求只有一个:“把南沙继续建设好,为老百姓谋福祉。”
这一精神,也被霍震霆和霍启刚两代人牢牢继承下来,霍启刚在香港政坛长期深耕社区事务,不靠财富铺路,而是亲自下基层了解民生冷暖。
他不像其他豪门子弟那样钟情于豪车派对,而是愿意花时间解决香港居民的住房、就业、教育问题,霍家的发展从来不是为了财富最大化,而是主动补国家之短、投百姓之需。
再看李嘉诚家族,却是完全相反的路径,当年在香港地产市场最为火爆的阶段,李嘉诚凭借大规模囤地,牢牢控制着供地节奏。
大量地皮被长期空置不开发,抬高地价,最终让普通市民望房兴叹、住进“笼屋”。
而一旦价格飙涨至高点,他就高价打包卖给外资,不少项目甚至落入美国、英国等资本手中。土地本是城市的命脉,却成了他套利的工具。
著名导演王晶的一句话道出了港人心声:“李嘉诚的那条龙产业,不把老百姓剥层皮,是赚不出这么多钱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他在掌控大量中国港口资源的情况下,竟于2025年想要将手中43个战略港口项目整体出售给美国财团。
这些港口占全国货运量21%,涉及能源、制造、供应链等关键环节——如此核心资产卖给外国,网友直言:“这不是做生意,这是给人递刀子。”
也因此,尽管李嘉诚依旧是香港首富,但他的财富却换不来人民的尊重,更得不到国家的信任。
哪怕他一再强调“我是纯粹的商人”,这八个字也成了他远离家国情怀的自我标注。
相比之下,霍家即使没有像李家那样耀眼的商业帝国,却赢得了最稀缺的“国家荣誉”与“民众信赖”。
哪怕是香港局势最复杂的时期,霍家外出鲜见保镖,靠的不是警戒,而是“没人敢动”。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阅兵观礼台上会出现霍家三代人的身影,而李家却集体缺席。
不是财富不够,而是心不够——李家或许富可敌国,却失去了国之所望;而霍家虽财力逊色,却始终站在国家与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的“打脸”——不靠权势,不靠资产,只靠一代代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在这个意义上,霍家不仅赢得了观礼的资格,更赢得了历史的尊重。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