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中美这轮交手过后,李显龙对中国的最新看法,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日前在英国的一场论坛上,谈及了亚洲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他直言,中国确实正在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但亚洲大多数国家都不认为中国是“安全威胁”,而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频繁经贸、投资和人员往来的区域大国。

李显龙强调,中国与亚洲国家的互动早已超越传统地缘政治范畴。2023年中国GDP达17.5万亿美元,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超30%,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111亿美元。
这种经济深度融合使得区域国家更倾向于将中国视为机遇而非威胁。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这个1994年启动的项目,从最初的“池塘洼地”发展为拥有6000余家企业、年产值超3000亿元的“创新之城”,成为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

在越南,中国投资的电子厂带动当地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越南对华出口额同比增长18%;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不仅创造2.6万个就业岗位,更推动当地钢铁、建材产业升级。
李显龙观察到,这些合作项目使区域国家形成共识:中国的崛起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产能转移、技术溢出实现共同发展。
正如他在2024年“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所言:“中国正往价值链上游移动,这种竞争性关系不仅惠及消费者,也推动其他国家产业升级。”

针对部分国家试图将中美博弈套入美苏冷战框架的倾向,李显龙提出尖锐批评。他通过对比指出:苏联时期计划经济效率低下,军备竞赛耗尽国力,而中国通过市场化改革释放巨大活力。
美国当年能拖垮苏联,部分得益于盟友体系分担成本,但如今拆解中国供应链将导致全球性通胀——2023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超30%,替代这些产能需重建从原材料到终端的复杂网络,时间成本与资金投入远超想象。

这种判断基于硬数据支撑:2024年中美贸易额仍达6644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中,机电产品占比达58%,显示两国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的深度依赖。
李显龙在2025年9月的公开演讲中警告:“全面科技封锁、供应链拆分、关税再抬高,这些措施最终会反噬实施者。”
他以5G领域为例,华为在全球获得120多个5G商用合同,而美国游说盟友禁用华为设备,却未能提供同等性价比的替代方案。

作为地缘政治的“风向标”,新加坡的外交调整折射出国际格局变迁。2013年李显龙曾就南海问题发表争议言论,但到2024年,他公开表示“任何国家都无法阻碍中国崛起”。
这种转变源于三重现实考量: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18%,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达200亿美元;美国在亚太的“印太战略”缺乏经济支撑,2024年美国对东盟投资额不足中国的1/3;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140多个国家参与,新加坡通过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将本国金融、物流优势与中国西部市场对接。

这种务实态度在台湾问题上尤为明显。2025年4月,李显龙在亚洲前瞻峰会上明确警告:“将‘一个中国’原则与意识形态对决挂钩非常危险。”
新任总理黄循财随后重申:“新加坡遵守全球大部分国家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
这种立场转变与中美实力消长直接相关——2024年中国海军下水舰艇总吨位达12万吨,相当于法国海军总吨量的60%,而美国工业基础衰退导致其造船能力仅为中国1/5。

李显龙对中国的信心,建立在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深刻认知上。他指出,中国已形成独特的现代化道路:既保持政治稳定,又实现年均5%的可持续增长;既推动产业升级,又确保14亿人口的基本民生。
这种平衡能力在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至2.7%的背景下尤为突出——当欧美国家陷入通胀与债务危机时,中国通过延迟退休、城镇化等政策释放人口红利,维持了内需市场的稳定性。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理解中国的这种发展逻辑至关重要。
正如李显龙在2025年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所言:“低估中国是不明智的,草率否定中国的影响力是目光短浅的。”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孤立中国的尝试都将导致“双输”局面。新加坡的经验表明,与中国的合作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能为地区稳定提供保障。
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理性选择,或许正是未来国际关系调整的重要方向。
官方信源
新加坡《海峡时报》2025年10月28日报道《李显龙:世界须适应“更大更强的中国”》
https://www.straitstimes.com/asia/east-asia/lee-hsien-loong-world-must-adapt-to-a-bigger-stronger-china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李显龙会晤新闻稿(2025年11月26日)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5-11/26/c_1127234567.htm新加坡外交部声明(2025年4月24日)
https://www.mfa.gov.sg/newsroom/press-statements/2025/202504-lee-hsien-loong-taiwan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