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来,李梓萌在《新闻联播》的形象庄重权威,被誉为“国脸”。
然而这份精心构建的信任,却被AI技术在直播间里轻易撕碎,一个“假李梓萌”正卖力推销着毫无疗效的糖果。
她本人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平白承受了万千指责,这份职业的奉献与技术的恶意,为何会形成如此尖锐的对立?在AI时代我们该如何守护那张“值得信任的脸”?
编辑:7
你敢信吗?
那个在《新闻联播》里字正腔圆、端庄稳重的李梓萌,竟然戴了整整12年的假发!
这事儿直到她参加《开门大吉》才被大家知道。
摘下假发的她,原来是个活泼爱笑的年轻姑娘。
这份“假”是为了维护新闻的“真”,是她对职业最大的敬意。
可偏偏有人,利用了这份“真”。
一个AI合成的“李梓萌”,出现在了直播间里。
她张口就是“家人们”,闭口就是“包治百病”的深海鱼油。
更讽刺的是那鱼油的执行标准,竟然只是“糖果”!
无数网友冲着“国脸”的信任下单,结果却吃了一嘴的谎言。
当真相曝光,大家把怒火全撒在了李梓萌身上。
骂她“德不配位”,骂她“晚节不保”。
可她本人比谁都懵。
她根本就没去过什么直播间!
她的脸,她的声音,全被AI偷走了!
这份委屈又能向谁说?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下意识地信任屏幕上的那张脸?
因为那背后是一个叫“人设”的东西。
公众人物,尤其是像李梓萌这样的“国脸”,她的人设就是专业、权威、可信。
这份人设就是她的“信任资产”。
是她花了十几年,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用念错一个字就扣200块的较真,一点点攒下来的。
AI骗子就像一个数字小偷。
他撬开的不是你家的门锁,而是你心里的“情感密码”。
他精准地利用了你对“权威”的信任,对“专业”的依赖。
核心是什么?是信任。
信任从哪来?是人设。
人设为何脆弱?因为它是精心构建的“假”。
AI技术成了这个数字小偷的万能钥匙。
它复制的不仅是脸,更是脸背后那份沉甸甸的社会信任。
一旦这份信任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
从全红婵的“土鸡蛋”,到孙颖莎的“减肥茶”,再到“复活”的已故名人,被AI盗用信任的名单越来越长。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诈骗,而是一场席卷全社会的信任危机。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家会紧急出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
这就像给所有AI生成的内容打上一个“数字水印”,告诉所有人:这是假的,别信!
北京那家公司被罚20万,成为“北京首例”AI虚假广告案,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国家在动真格了!
除了法律,技术也在反击。
新的AI检测技术已经能通过分析瞳孔微动、面部光影,识破99%以上的假脸。
这是一场技术上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但是光靠国家和技术还不够。
我们自己也得建立起一道“数字防火墙”。
AI模仿李梓萌惟妙惟肖,可它模仿不了她念错一个字扣200块时的那份心痛。
这就是破绽!
凡是让你掏钱的事,多问一句,多查一下,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别嫌麻烦。
养成“验证优先于信任”的新习惯是我们在数字时代的生存必备技能。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这才是我们普通人最该做的事。
别让自己的“情感账户”,被骗子轻易盗刷。
说到底,技术本身是无罪的。
AI可以用来治病救人,也可以用来诈骗敛财。
它是一把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
而我们就是握刀的人。
我们的选择决定了这把刀的温度。
当骗子用AI制造虚假时,我们更需要用AI去捍卫真实。
当技术挑战伦理时,我们更需要用法律和道德去划定边界。
当社会信任出现裂痕时,我们更需要用善意和理性去重新粘合。
李梓萌的“假发”是为了职业的真实。
骗子的“假脸”是为了利益的虚假。
这场“真假”对决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想要的未来是一个技术向善的未来。
是一个技术服务于人,而不是人被技术奴役的未来。
守护李梓萌的脸,其实就是在守护我们自己的脸,守护我们这个社会最宝贵的信任基石。
在这场AI时代的洪流中,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清醒的、温暖的、有选择权的人。
技术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人心和选择。
未来的竞争将是数字信任生态的竞争,谁能构建更安全的信任体系,谁就能赢得未来。
在AI时代,你认为“信任”应该被如何重新定义?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塑造着未来的世界。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