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工领域传来一桩令人瞠目的交易:市值仅60多亿的中航电测,竟然以174亿元收购了总资产超1200亿元的成飞集团。
这看似“蚂蚁吞大象”的背后,隐藏着中国军工发展的深远谋略。去年,一家市值只有几十个亿的公司,竟然只用174亿元就把总资产超过1200亿元的成飞集团给收编了。成飞集团可不是普通企业,咱中国的歼10和歼20战斗机都是它造出来的。
这交易乍一看真有点像蚂蚁想吞大象。中航电测市值才60多亿,而成飞集团光是2023年营收就达749.68亿元,资产总额1216.76亿元。
但这么比其实不对路子。这次收购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商业并购,而是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内部的战略性资产重组。说白了,就是一家人把东西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根本不是卖给外人。
评估值原本是240.24亿元,但扣除了65.85亿元的国有独享资本公积后,才定了174.39亿的交易价。这种操作在国有资产重组中并不少见,就是为了确保国家资产不流失。
成飞集团1958年就成立了,是咱中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4。歼5、歼7、枭龙、歼10系列飞机它造了数千架,还是歼-20和歼-10的唯一供应商。
在民机领域,成飞也参与了C919大飞机的机头、新支线客机ARJ21和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研制生产,是国际一流的民机大部件供应商。
但就是这样一家技术实力强悍的企业,却面临着资金瓶颈。2023年,成飞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9.32%,研发费用就超过22亿元。
这次“收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成飞集团借壳上市,打通对接资本市场的通道。成飞的订单主要来自国家采购,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紧,拓展新项目时常常资金不足。
通过上市,成飞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研发,避免过于依赖单一的资金来源。
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开展一系列验证机项目,即使失败也能积累宝贵技术经验。
重组完成后,中航工业集团的持股比例将从50%多增至近90%,控制权更加稳固,同时成飞也能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推动歼20及其他衍生型号的升级开发。
这次重组是咱中国军工企业迈向更深层次转型的标志。通过让成飞借壳上市,为军工研发打开了社会资本的引入渠道,使那些前瞻性项目不再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滞。
从2022年开始,国资委要求提升央企上市公司质量,中航工业集团就开始行动了。先是把直升机业务整合到中直股份,又把机电系统装进中航电子,现在成飞集团通过中航电测实现上市。
这一系列操作就是在把分散的军工资产慢慢整合到上市公司里,让军工企业逐步从单纯依赖国家资金转向更具市场化的运营模式。
这次重组不只是改变所有权结构,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协同效应可能。成飞造歼-20积累的数字设计技术等用经验,与中航电测擅长的航空电子系统技术结合,有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两家公司打算一起建智能工厂,提升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开发能管理飞机全生命周期的系统。从设计制造到服役维护,全流程用数字技术串联,让飞机制造更高效、维护更精准。
地域资源也能得到更好整合。成飞在成都,周边绵阳、自贡等地还有不少配套企业。重组后可以把这些分散资源拧成一股绳,形成以成都为核心,辐射周边的航空产业集群。
资本市场对这桩交易反应那叫一个热烈。2023年2月公布收购计划后,中航电测股价从停牌前的10.58元直接涨到54.23元,9天涨了4倍多。
深交所的数据显示,每天都有超过9000万的中小投资者往里投钱。很多平时不怎么炒股的散户也跟着关注,股吧里全是讨论“成飞概念”“歼20龙头”的。
到今年4月,中航成飞(原中航电测)总市值达到1459.11亿元,成了A股军工板块的新焦点。这种市场热情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军工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对成飞集团未来前景的看好。
国际上,军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并不少见。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军工巨头都是上市公司,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资金支持,进行大量的技术验证。
哪怕失败,也能为技术积累提供经验。但咱中国的军工企业过去大多过于依赖国家订单,这就限制了创新能力。为了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必须找到更多的融资途径。
成飞这次的重组,巧妙地绕过了IPO的漫长审核,直接借壳上市,大大提高了效率。这种“另辟蹊径”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军工行业的务实和创新精神。
重组后的成飞发展前景令人期待。根据重组报告书,成飞承诺在2023至2025年间,累计营收不低于2000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00亿元。
今年中航成飞营业收入目标直指800亿元。成飞的生产线本就高效,未来年产歼20战机的数量有望突破120架。
重组后,成飞还将更好地发挥军民融合效应。军用技术能更快转化到民用领域,比如把歼-20上的轻量化材料技术用在民用无人机上。
这桩看似“蚂蚁吞大象”的交易,实则是咱中国军工行业发展的一步妙棋。
通过让成飞集团借壳上市,既保持了国家对核心军工资产的控股权,又引入了社会资金支持发展,还能促进军民融合。
就像一位棋手在棋盘上看似不经意的一步,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成飞集团的这次重组,不是简单的所有权变更,而是中国军工行业向市场化、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
《中断一年半中航电测重组事项恢复审核或出资174亿收购成飞集团》——央广网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