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没访华,美议员就对中国发出警告,敢买俄罗斯石油就报复

6月28日,日媒透露美国官员正在为特朗普制定访华计划;

访华行程还没敲定,特朗普就在29号上演了一出“变脸”的戏码。

事关中俄合作,美议员发出警告,敢买俄罗斯的石油就对中国加税。

悍然掀起的关税战,才刚按下了90天的暂停键,态度就180°大转弯?

美国政客为何先发制人?

6月29日,格雷厄姆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不仅宣布自己正在推动一项严厉的制裁法案;

还表示,如果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的石油,那么美国将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500%的关税。

中美贸易的谈判关键期,这样的“警告”,以及 前后不一的态度,给双方的谈判抛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对美国政客来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不仅仅是石油或天然气的买卖,更是让“普京的战争机器”得以维持的“资金来源”。

格雷厄姆之所以有这的宣告,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与俄罗斯脱不了干系。

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长期以来一直是其与西方国家博弈的筹码。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之一,自然成为了俄罗斯的主要买家之一。

格雷厄姆的这一法案,便是通过限制中国购买俄罗斯能源来牵制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行动。

毕竟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变化,与俄乌战争的持续无疑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

不过我们早就已明确表示,自己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完全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交易,更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格雷厄姆的“威胁”,显然不能改变中国的能源战略方向,尤其是以500%关税为要挟,关税战都毫不低头的我们,又何尝会在此时认输?

特朗普的立场

而格雷厄姆的态度,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背后也必然有特朗普撑腰,亦或者可以说是懂王的“嘴替”。

不过身为美国最高领导人的特朗普,也是让人难以捉摸。

毕竟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才有媒体透露,特朗普团队最近在为访华做准备。

根据《日经亚洲》6月28日的报道,特朗普计划的访华行程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国家访问,而是将有数十名首席执政官(CEO)随行;

这一场面让人不禁想起特朗普在5月份的中东之行,当时,特朗普带领30多位美国商界领袖访问沙特,达成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交易。

此次中国之行,特朗普的目标或许也是继续推动这种经济合作,目光极有可能锁定在中美两国的贸易协议框架下。

毕竟在过去的“贸易战”中,特朗普曾不止一次提到中美之间的不公平贸易问题,而关税政策则是特朗普政府最为直接的应对措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关税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他开始转向谈判,试图通过建立新的贸易协议来修复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与中国谋求合作似乎才符合逻辑,但为何格雷厄姆又会释放出这样的信号呢?

中美贸易共识的推进与特朗普的态度转变

早在6月5日的 中美元首的通话,成为了两国关系中的一次关键时刻。

这次通话不仅涉及到全球最为关切的经济问题,也涉及到两国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

特朗普在通话后称,通话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并且为两国关系带来了非常积极的结果。

他还特别提到,中方盛情邀请他和第一夫人访问中国,自己也向中方回邀。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通话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加强对话、沟通、协调、合作”的方向,为两国的未来合作奠定了基础。

特朗普从此前的威胁和压力策略逐渐转向了以对话为主的谈判模式,说明他对中美之间的合作前景更加乐观。

美国财长贝森特的“温和派”立场在特朗普政府中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贝森特主张通过接触和对话来管理与中国的关系,而非一味施加压力,这与特朗普此前的鹰派立场有着明显的差异。

他和特朗普之间的这种“战略共识”,也为即将到来的访华之行铺平了道路。

中国为何坚持与俄罗斯合作?

即使是美国有意与中国合作,但也不应该建立在某些“要求”和“框架”之上,更别说是对中俄合作的限制了。

我们一直强调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战略,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也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能源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份额,尤其是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

中国坚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并非如美国所说的“支持普京的战争机器”,而是出于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

过去几年,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尤其是中东局势的动荡,中国更加注重能源来源的多样性。

毕竟,地理上与中国紧邻的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无疑是中国稳定能源供应的一个重要保障。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能源进口多元化政策尤为关键。

中国深知过度依赖某一单一国家的能源供应,将大大增加其战略脆弱性。

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是为了分散风险,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

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迫使中国停止与俄罗斯的合作,显然违背了中国对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考量。

特朗普国内与全球的压力

虽然格雷厄姆的制裁法案得到了两党支持,但特朗普显然对这一法案有所保留。

特朗普明白,过度依赖制裁手段只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会伤害到美国本国的经济。

因此决定在与中方的合作中寻求一种平衡,与其通过强硬的制裁手段来限制中国的选择,不如通过谈判达成一种共赢的局面。

这或许也是特朗普计划访华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通过与中国达成新的经济协议,提升美国的出口并推动经济增长。

不过这一策略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美国政府是否能够理解中国的立场,同时避免在对华政策上过于激进。

特朗普的目标并不是单纯通过制裁来施压中国,而是希望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全球能源格局的变

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变化,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俄罗斯等能源生产国的地位愈发重要。

中国的能源需求不仅仅来自传统能源强国,俄罗斯等国的能源出口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对于美国而言,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美国在能源领域的优势逐渐被削弱,尤其是在与中国的能源合作竞争中,俄罗斯等国的优势日益凸显。

特朗普能否通过制裁来打破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他既希望通过制裁来限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但又不希望因此加剧与中国的对立。

美国的能源政策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特朗普如何在复杂的全球能源格局中找到平衡,将决定未来全球政治与经济的走向。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财经   俄罗斯   议员   中国   石油   能源   美国   中美   关税   全球   战略   国家   法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