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不解问:很多国家都侵略过中国,为何中国人最恨日本人?

如果历史是一场噩梦,那最黑的那段,名字叫“日本侵华”。有人开枪抢钱,有人撕票跑路,唯独日本,想把梦里的中国活活掐死,还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这恨,能淡吗?

一出手就是狠活儿

要说中国历史上受过的欺负,那真是花样繁多。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人架着大炮开到广州沙角炮台,一声炮响打碎了清政府的幻想。

紧接着,列强瓜分中国的戏码接二连三,可这些侵略多数是抢钱、夺口岸,抢完就走,像土匪打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可日本不一样,他们打的算盘是要中国整盘端走。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国策,就是以战争求发展。学者早就统计过,日本几乎每隔五到十年就打一场对外战争

你想想,这节奏堪比换手机型号。可人家换手机是升级配置,日本是升级侵略。1894年甲午战争,他们从朝鲜半岛一路打到辽东半岛,逼着清政府赔款二亿两白银。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在旅顺和俄国血拼,直接把东北当成自己后花园。

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在沈阳柳条湖搞炸铁路的把戏,甩锅中国军队,然后大举进攻,短短几个月吞下整个东北三省。

可这还不够,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军部夺权,日本在《国策基准》里写明,要向中国大陆全面扩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点燃导火索,全面侵华战争就此展开。日本的目标很明确:用三个月灭亡中国

他们动员全国,把经济、教育、工业全都绑上战争战车。可碰上了中国共产党号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团结抵抗,日本的“速战速决”立刻破产。

这场战争之所以让中国人恨得牙痒痒,原因就在于规模和性质。别的列强打仗是掠夺,日本打仗是殖民,要吞掉中国整张地图。

1938年近卫文麿的声明,公开叫嚣要建立“东亚新秩序”,这是要把中国纳入他们的帝国体系,让中华民族丧失独立。

1941年底到1942年初的华盛顿“阿卡迪亚会议”上,美国、英国都承认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战区之一,把中国放到和欧洲、太平洋并列的战略地位。

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侵略中国的规模,已经大到改变世界格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完全是被日本逼出来的。

所以说,为什么中国人对日本特别恨?因为他们动手最狠、图谋最大,直接奔着要中国命去的。仇恨的第一层逻辑,从这儿开始。

四十天的地狱场景

中国人心里最刻骨铭心的伤,就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接下来的40天,整座城市陷入人间炼狱。

25万人以上被杀害,这是1945年12月13日《中央日报》复刊专刊确认的数字。社论写得直白:“松井石根必须引渡南京伏罪”,否则“难以昭告国人”。

日本军队的暴行具体到触目惊心。大批战俘被带到长江边,成排枪决,尸体顺江漂流;大量平民被屠杀,南京城内一度出现“万人坑”;妇女被大规模强奸,甚至连孕妇、儿童也未能幸免。

这些细节,《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当年就在1937年底公开报道,影像和文字证据都在。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1946年的判决中,把南京大屠杀定性为重大反人类罪行。松井石根、谷寿夫等被判处绞刑。这说明南京惨案不是中国单方面的控诉,而是国际社会共同认定的铁案。

南京当时人口不过六十万,四十天内死去四分之一。比例之高,惨烈程度超过普通战争意义上的伤亡。这不是打仗,这是系统性的屠杀。1985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放,馆名由邓小平题写,把这段记忆固定为国家级的历史见证。

这就是中国人特别恨日本的第二层逻辑。鸦片战争带来的是丧权辱国,八国联军带来的是国门洞开,可南京大屠杀带来的是灭绝性的民族创伤。

四十天的血腥,让几代人心头永远留下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南京的记忆,成为中国人仇恨的最深根源。

死不认账的后劲儿

有人说,战争罪行已经过去了,可问题是日本战后的表现,把中国人的愤怒一次次点燃。最典型的,就是靖国神社和游就馆。

1986年游就馆重开,展览里摆着零式战机、战舰模型,还吹嘘“重庆大轰炸”的“战功”。可偏偏“南京大屠杀”被改成“南京事件”。你说这不是二次伤害吗?杀人还要改名,这就像欠债赖账,还到处说自己是“合理消费”。

更严重的是政客行为。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那里面供奉着东条英机等十四个甲级战犯的牌位。

靖国神社本身就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这种参拜行动直接挑战国际判决结果。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这是对历史的公然挑衅。学术界也说得清楚:这等于是践踏国际正义,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这种态度带来的刺激,比当年的子弹还持久。历史罪行没得到真正忏悔,反倒被不断洗白,受害者民族的记忆就不可能淡化。2017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本负面印象高达66.8%,其中67.4%认为“历史问题”是主要原因。这组数据说明,中国人对日本的恨,是被战后一次次否认历史的行为反复加温。

对比来看,英国、法国今天在中国的负面印象远没有日本高,因为他们没有在战后不断否认侵略。日本的态度却像在伤口上撒盐,让受害民族的记忆永远停留在愤怒的状态。

所以说,第三层逻辑是:日本至今死不认账。战争罪行没有彻底忏悔,反倒成为政客的筹码。对中国人来说,这笔账就像欠条永远摆在眼前。仇恨不仅源自过去的杀戮,更源自今天的刺激。

参考资料:

朱锋:中日两国民众“日本认知”的差异.日本学刊网.2018-02-06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华文史网.2007-10-11

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中华文史网.2004-06-20

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共产党员网.2015-08-17

刘燕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1937-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2011-12-17

揭开靖国神社“游就馆”的洗脑术.环球杂志.2024-08-28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性质、背景及危害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2013-12-2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历史   日本人   中国   不解   外国专家   中国人   国家   日本   南京   鸦片战争   靖国神社   战争   罪行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