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空间3》RTX 5070 Ti/5060测试,附帧率优化方案和CPU对比

前言

《杀戮空间2》这款独一档的FPS游戏,它具备不一样的暴力美学和深度的刷子玩法,从而赢得了玩家的口碑。时隔近10年开发商Tripwire终于推出续作《杀戮空间3》,不过发售两周以来,STEAM累计好评率只是褒贬不一,终究最大原因还是首发内容太少,游戏售价相比上一代还提了一档,现阶段仅适合系列狂热粉丝,一切还得看开发商后期作为。

硬核也是头脑一热就入库了,今天就给大家带来N卡实测篇——使用RTX 5070 Ti和RTX 5060两款不同定位的型号来展示一下游戏性能,鉴于游戏是采用虚幻引擎5,后面也会给出一套个人优化帧率的方案供以及两款CPU对比测试供参考。

配置、游戏选项、DLSS 4画质和测试场景

第一款显卡来自影驰的RTX 5070 Ti星曜LUNA OC,包装上是全新月亮女神LUNA形象IP,如果是黑色版本则是黑夜女神NOX,显卡支持超长的42个月质保,比大多数同类非公要多出半年,并支持个人送保服务。

第二款显卡则是耕升的RTX 5060追风白OC,本身定位甜点的缘故,其包装设计自然简洁不少,支持个人送保和三年质保售后。

测试平台方面,CPU当然还是使用锐龙7 9800X3D最大程度降低瓶颈,开启PBO ENABLE模式,搭配两根DDR5 6000C26 16GB*2内存套装,操作系统则是Windows 11 24H2最新版,显卡驱动是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580.88 WHQL最新,前个版本已为《杀戮空间3》提供性能优化。

《杀戮空间3》基于虚幻5引擎打造,预设画质可分为低、中、高和超高,具体划分了12个画质选项,和大多数虚幻引擎5类似,不过《杀戮空间3》默认不可调体积雾,需要自行修改Engine.ini配置文件,中档以上就会自动开启Lumen(流明)反射和全局光照,这俩对显卡性能需求极大,在追求帧率时可以优先关闭,或者把反射可改成SSR方式。

《杀戮空间3》能完美支持到NVIDIA DLSS 4技术,可分为DLAA、质量、平衡、性能和超高性能五档,不过并不支持调整锐度,兼容NVIDIA Reflex技术,DLSS可以支持到2X3X4X帧生成,对于这类不太追求极致跟手的FPS游戏来说还挺合适拼好帧的。当然游戏还内置TSR(虚幻引擎5专用超分技术),通过缩放倍率来实现。

2160P截取TSR 100%

2160P截取DLSS质量档

2160P截取DLSS性能档

开启DLSS整体画面清晰度和TSR 100%基本一致,包括近景和远景区域,确实值得考虑替代原生TSR兼顾画面和性能,不过DLSS唯一缺点就是暗部噪点控制不如原生TSR,而性能档噪点会比质量档更多,鉴于游戏画面风格也比较黑暗,个人觉得也能接受,如果介意可以试试DLAA原生档位,不过对性能要求比较苛刻,只比TSR 100%要求低一点点。

《杀戮空间3》并没有Benchmark程序,这里就通过单人游戏【车队】地图模拟,选择突击兵在隧道内波次1,难度为普通,至于多人游戏的帧率表现也可参考这次测试,实际稍微留点性能余量即可,画质设置预设超高(含Lumen开启),FOV习惯设置120,毕竟更宽广的视野也是更容易看清激烈状况的。

RTX 5070 Ti和5060预设超高画质帧率

对于RTX 5070 Ti来说,4K原生TSR拉满显然是很大的挑战,建议搭配DLSS质量档起步——平均能达到55fps,也是2X帧生成好开启的帧数区间。

2K原生TSR拉满压力确实小很多,平均能达到53fps,不过激战时1% LOW帧还是会掉,搭配DLSS质量档就可以稳住,叠加2X帧生成基本可达标高刷水平。

至于1080P,RTX 5070 Ti在原生TSR下终于是可以挑战一下,不过想达到4K高刷门槛,还得借助一手DLSS。

对于这种优化一般的FPS游戏,而且又不是追求极致电竞,那么确实太适合DLSS 4多帧生成,就以RTX 5070 Ti为例,在4K搭配DLSS质量档就能达到平均55fps,属于较高水平的原始帧。

此时开启DLSS 4的2X倍率后,提升幅度相比TSR有3.55倍,3X倍率是5倍,最后4X倍率是6倍,相比大多数DLSS 4游戏增幅要大得多,只能说TSR拉满之后本身太吃配置了。

至于RTX 5060在《杀戮空间3》拉满画质后,帧率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8GB显存被榨干到死死的,即便是借助DLSS质量档释放一点也完全不够,开启帧生成之后甚至会占用更多显存,所以对于8GB显存的显卡,还是自觉调低画质吧。

优化方案画质、帧率和不同CPU性能对比

2160P预设超高画质

2160P自定义优化帧率画质

2160P预设低画质

不少玩家反映这款游戏在拉满特效之后,一些区域过于死黑,如果想要优化画面又得释放性能,建议是把全局光照低、反射低、植被低,保留阴影和特效为中,两个涉及流明的选项都关闭,其他设置超高即可。

或者还是觉得不适可以针对后期处理、着色以及隐藏的体积雾选项下手,本次测试就不涉及了。懒得慢慢调就直接降到预设低,但是画面会欠缺一些立体感和细节,怎么选取决于个人观感吧。


先来看看个人这套自定义优化帧率,4K分辨率下,RTX 5070 Ti借助DLSS质量档轻松跑到平均98fps,而2K分辨率RTX 5060也不再爆显存,搭配DLSS也能跑到近似的水平——平均91fps。

至于无脑拉低的朋友,RTX 5070 Ti在4K已经可满足高刷水平,而RTX 5060则是踏入2K高刷门槛,可见这款游戏还得依赖手动降画质,直接拉满除了高端以上的显卡根本没法很好玩耍。

CPU性能方面也简单测试一下,在单人游戏中,可见主流级的9600X即便搭配RTX 5070 Ti,整体帧率表现基本和高端的9800X3D没差,唯一可能就是1% LOW帧稍稍落后,多人游戏可能要求高一丢丢不过按照这测试来看,这款游戏按理说不会过于吃U的性能。

测试显卡介绍

影驰RTX 5070 Ti星曜LUNA OC,它采用了全新星曜造型设计——整体轮廓比上一代更为圆润,白色主体色衬托下有贯穿式的银色区域装饰,完全不同于黑色的设计风格——黑夜女神NOX则使用少许紫色来衬托,类似于暗夜中的霓虹灯视觉效果。

影驰RTX 5070 Ti星曜LUNA OC正面采用三枚95mm尺寸的霜环风扇,无光设计使之可以更好设计散热结构,风扇具有聚风效果好、稳定耐用和低噪的特性,支持智能启停技术,轴心上还有星曜的标志性图案。

影驰RTX 5070 Ti星曜LUNA OC个人认为比较吸睛的设计是它的快拆结构,上盖、散热器和PCB通过磁吸点吸附结合,加上完全没有电线束缚的触点设计,对于玩家来说很方便就能拆解清灰。这款显卡用料也舍得下本——配备12层PCB、12+4+3相供电、一体压铸中框、4*8mm+3*6mm镀镍热管等豪华配置。

影驰RTX 5070 Ti星曜LUNA OC不仅拥有传统的金属背板,而且可以更为镜面材质的第二块背板,反射效果相当好,在机箱内可以当作镜子,相当有意思的设计。尾部的镂空区域则是贯穿风道设计,大概占据三分之一面积。

显卡侧面视角,在中间区域保留了BOOMATAR LOGO灯效,在其上面则是12V-2X6供电接口,也有ARGB同步接口,便于联动主板灯效。

第二款则是耕升RTX 5060追风白OC,整体朴素的设计,源于它的定位就是甜点、紧凑,外观方面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纯白主体下仅有一些内凹纹路设计,不含挡板尺寸为224.5*113.5*40mm,能兼容不少小机箱。

耕升RTX 5060追风白OC采用两枚第三代炫风之刃92mm规格风扇,扇叶外围是呈环形设计,可以更好保证散热效率,当然也是支持风扇智能启停技术。

侧面装饰也比较简约,一眼看到头只有经典GEFORCE RTX和品牌GAINWARD LOGO,整卡也是完全无光的设计,对于ITX玩家来说其实再合适不过了。

侧面区域有一个单8pin PCIe供电接口,本身这款显卡就是跟随NVIDIA公版设定的145W TGP,单口显然都已经是过剩有余。

耕升RTX 5060追风白OC也是全金属背板设计,右侧对应有GEFORCE RTX和GAINWARD LOGO装饰,左侧是主流常见的贯穿式风道,占据显卡三分之一区域,可和正面风扇联动可构成高效的散热性能。

总结

《杀戮空间3》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运营方能否提供长久的更新,如果官方能像2代那样有生命力,相信这一作最终口碑也会上升。另一方面《杀戮空间3》因采用虚幻引擎5,显卡门槛挺高的,就本次实测来说,RTX 5060拉满画质已经不太适合,倒是使用个人优化的画质方案战2K妥妥的,而RTX 5070 Ti想流畅跑4K拉满画质,就得依赖DLSS,也建议大家尝试多帧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数码   测试   方案   空间   画质   性能   显卡   游戏   质量   倍率   区域   风扇   虚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