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刚因韩华海洋的五家美国子公司帮着美国搞调查,中国就把它们列入制裁清单,紧跟着又对美国航运船舶业出了狠招,特朗普气得直跳脚,另外十月十四到十七号国际海事组织要开会,得定下来航运业搞不搞 “碳税” 框架。
说白了就是按船舶碳排放收环保税,中国、欧盟、日本、印度早带头同意了,眼看这税要落地,特朗普彻底慌了,直接在白宫官网放话:这几天讨论谁敢支持,美国就制裁谁。
今年4月这个修正案草案初步投票时,结果就挺有意思:63个国家赞成,16个反对,赞成的里头,中欧日印这些有分量的玩家都在,反对的那边,美国带头,身后跟着沙特、俄罗斯这些石油出口国。
这背后哪是什么单纯的环保理念之争,说到底就是一本本明明白白的经济账,碳税本质上就是打着 “环保” 旗号,给全球产业利益重新洗牌。
对中国来说,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好机会,作为手握全球近40%造船份额的头号大国,这场绿色船舶更新换代的浪潮,意味着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
更关键的是,在甲醇、氨燃料这些新一代绿色船舶技术上,像江南造船这样的国内企业已经抢占了先机。
统一的国际碳规则,还能帮中国这个海运外贸大国拆掉未来的一个大隐患,与其将来面对各国乱七八糟的碳关税壁垒,不如现在就参与制定全球标准,一劳永逸,这既是产业机遇,也是贸易上的长远打算。
日本跟欧盟的小算盘打得可精明了,日本打算凭自己在船舶发动机和环保技术方面的传统优势,从高端市场里分一块蛋糕。
欧盟则是想把自己已经搞起来的 “碳关税”(CBAM)体系推向全球,让自己的标准变成世界标准,牢牢抓着规则制定权。
就连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也选择 “先跟上再说”,毕竟印度90%的对外贸易都得靠海运,早点适应新规,总比将来被动挨罚、花高额合规成本划算。
更何况那个 “净零基金” 还能给技术补贴,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再看美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石油出口大国,航运业碳税直接动了它的蛋糕。
更要命的是,很多美国船东手里的船,还用着老旧的高硫燃料,要改造升级得花一大笔真金白银,特朗普政府反对,嘴上说的是 “保护依赖海洋经济国家的利益”,实际上全是为了自家生意。
特朗普心里还有个疙瘩,他曾把 “重振美国造船业” 当成核心执政目标之一,可问题是美国在绿色船舶技术上已经落后了。
要是他的重振计划真落地,造出来的肯定是高排放的传统船,在碳税规则下,这些船 “一出生就落后”,在市场上根本没竞争力,这才是他内心深处的经济焦虑。
经济利益闹矛盾的背后是两种发展思路的激烈对撞,一边是愿意接受技术变革、盯着未来的 “绿色派”,另一边是死抱着传统化石能源体系、改不了老路子的 “保守派”。
特朗普政府就是保守派里的典型,他通过白宫官网放出的威胁特别硬气:哪个国家要是在10月的会议上支持碳税方案,就等着被美国制裁。
他的政治基本盘刚好是那些支持传统能源行业的人,摆出对碳税强硬的态度,能帮他稳住自己的票仓。
他提出的所谓替代方案 ,“排放额度交易” 机制,本质上就是拖着不办事,目的就是维持现状,不想搞彻底的产业变革,也不想花大笔投资。
更让特朗普害怕的是这种碳定价模式可能带来的 “连锁反应”,他担心今天航运业定了这规则,明天就可能用到航空、陆运,甚至所有工业领域。
这等于是要从根上动摇美国高碳排放的经济模式,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而另一边,中国、欧盟这些国家正积极为未来做布局。
中国支持碳税,除了考虑经济,也带着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的道义立场和长远眼光,这和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领导者的地位完全匹配。
通过推动碳税,它们不只是在争经济利益,更是在抢未来低碳经济的规则制定权和道德制高点,有意思的是,就算在美国内部,也不是一条心。
像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的美国分公司,早就提前准备,开始下单买甲醇动力的新型绿色船舶了,企业的商业嗅觉,显然比政客的保守想法灵敏多了,这种内部的分歧正好说明绿色转型的趋势根本挡不住。
特朗普的制裁大棒又挥了起来,但这次全世界都发现不灵了,围绕碳税投票的结果摆在那里:63个国家对16个国家,这个比例本身就是明晃晃的信号。
过去那种“美国一拍桌子、别人跟着排队”的时代,正在被瓦解,新的多边格局已经在悄悄成形,看看这63个国家的阵容,分量不轻。
制造业最强的是中国,规则制定者有欧盟,技术大国有日本,还有像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看起来阵容杂,实际上目标一致,要把碳排放和航运的未来握在自己手里。
中欧的海运量占全球近一半,中日的造船、海工合作更是紧密,这样的产业链绑得死死的,美国就算再威胁,也很难在里面插刀。
谁真敢跟着美国乱动,自己的经济先要受伤,美国那套“分化瓦解”的手段,在这张互相绑定的产业网上,根本找不到缝隙。
再看美国这边阵势反而单薄,连欧盟、日本这些铁杆盟友都没有站队,跟着美国的只剩几个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但他们在国际海事组织里根本翻不起浪,美国喊得震天响,结果队伍越来越散。
因为美国自己也心虚,通胀高企,债务压顶,经济根本撑不起再打一场全球性的贸易战,特朗普嘴上强硬,但底气早就不足,这一轮“制裁威胁”看起来像政治秀,实质上是无奈的自我安慰。
相比之下,那63国的动作更像在写新规则,碳税框架预计2027年生效,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这事儿标志着全球经济秩序的中心,正从 “一个极” 往 “多个极” 转变,以前是美国说啥算啥,往后得是多个掌握技术、产业厉害的国家,一起定规矩。
川普代表的其实是旧能源时代最后的倔强,他想守住石油和美元的霸权,可世界正在往绿色能源、智能制造走,这一潮流一旦成型谁也拦不住。
无论美国怎么喊、怎么威胁,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全球游戏的主导权,正从少数人手中,流向更多国家的手里。
北京日报——特朗普2.0与欧盟碳关税,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动趋势?
观察者网——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即将审议:中欧日印支持,美国威胁制裁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