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移民观察员无忧。
“崖山之后无中华”。
这句话错了。不仅崖山之后中华文明更精彩,崖山之外还是更大的中华。
跟随着明朝海上贸易而漂泊到帝汶岛的一批华人,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却影响深远。


帝汶岛以盛产檀香而闻名,是当时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重要节点。
几百年来,帝汶岛的华人经历了葡萄牙殖民、明清鼎革、日军占领、印尼入侵,华人血脉香火风雨飘摇而未曾断绝。
当帝汶岛变成了独立国家东帝汶,华人的故事就有了新篇章。
东帝汶,1975年独立仅仅9天之后,就被印尼入侵差点给毁掉。
它曾经被吞并成为印尼的第27个省长达20多年。25万东帝汶人民在反抗中丧生,其中包括不少华人。多所华文学校被迫关门,导致半个世纪以来,这里的学校听不到抑扬顿挫的中文读书声,华人的孩子不认识祖先的文字。
而现在,因为印尼侵略而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华文教育,将重新办起来!
张芳霞,东帝汶中华总商会会长。
她祖籍广东梅州,是东帝汶第三代华裔,小时候就在帝力中华学校读书。当印尼军队打过来之后,她随着家人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等到印尼军队撤出之后,她才又回到了东帝汶,成为了当地知名的华商。
她就是推动复办中华学校的带头人。
她说:“把停办半个世纪的帝力中华学校重新办起来,让中文和中华文化能继续在当地播种。”
“学校1975年因东帝汶局势动荡而被迫停课,”她说:“当地华社为了让后代能继续接触华文华语,在周末开设语言班。第一、第二期的语言班,授课的是从中国过来、有教学背景的的商人。他们平时都做生意,只有周末有空。孩子们平日也在学校上课,星期五下午和周末才有空,我们就用这个时间教学。”
目前,她所在的中华总商会正与教育部商讨合作,在教授官方使用的葡萄牙语之余,也把中文和中华文化元素纳入在中华学校教授的课程。
“一定得包含中华文化的元素,因为懂得中文思想、中华文化的人,素质和思想不一样。”
之所以如此重视重办华文教育,是因为东帝汶华人在漫长的黑夜里,中华文化曾是团结他们鼓起勇气和希望的光芒。
1975年,“比日本鬼子还要凶的印尼军队”入侵刚刚独立的东帝汶。
当时东帝汶华人群体达到了3万,有自己的商会、祠堂、关帝庙,每个县还都开办了华文学校,华人掌握着东帝汶的经济命脉,包括农业生产也由华人支配。但这些都在印尼军队来了之后,化为了一片焦土。
20多年来,大量华人逃到了澳大利亚,还有一些留下来和当地居民一起跟印尼军队打游击,保卫自己的家园。
1998年,印尼独裁总统苏哈托下台,结束了长达31年的统治。新上台的印尼总统哈比比,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同意让东帝汶举行公投,由人民自己决定要不要留在印尼。
1999年8月30日,东帝汶公投开始,结果以压倒性优势决定独立。这第二次独立给东帝汶带来了一场灾难,印尼军方展开了疯狂报复,在东帝汶实行“焦土政策”。
东帝汶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都被摧毁,包括学校、公路、电网、供水系统,1400名平民被杀害,30万人被驱赶到印尼成为难民,整个东帝汶当时真的成为了一片焦土。
印尼在东帝汶的暴行引起了国际公愤,以澳大利亚为首的联合国军进驻东帝汶,赶走了印尼军队,平息了这场暴动。此后东帝汶在联合国的管理下实行了两年托管期,于2002年再次宣布独立。从此才走上了真正自由、和平发展的道路。
值得说一下的是,中国在2002年东帝汶独立的当天,是第一个与之建交的国家,并且是大使级的。
现在东帝汶约130万人口中,华人大约占2%。
据张芳霞说,目前约有六七千名老侨(已在当地落地生根的第三、第四代华人,以客家人为主),新侨约有2万人(2002独立后才来的,大多来自中国福建。)
华人的传统习俗在东帝汶也得到保留,如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节日。
当地还有一座近90年历史的关帝庙,经过二战及1970年代和1990年代的动乱,竟然没有遭到人为破坏,堪称传奇,当地华人相信这是关帝爷显灵。庙宇的传奇色彩,吸引当地的非华人群体也进庙上香。

虽然只占国家人口的少数,但东帝汶华人却有着巨大的经济贡献。基本垄断了东帝汶的商业市场,投资领域涵盖建材、文化娱乐、餐饮业、加油站、超市等,当地人习惯了以务农为生,也习惯了到处都是华人店铺。
他们一次次聚集财富,一次次被历史浪潮冲散,又一次次从头再来!即使东帝汶历史上经历数次动乱,他们依然心系这片土地。
在听到张芳霞要重办华文教育之后,这些华侨都愿意为之捐款。要兴建全新的教学楼,要让当地华人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让东帝汶再度响起孩童们朗读《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的读书声,那是祖先千年的回响,把中华文明的“魂”给续上!
#限时发文分成翻倍#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