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国家给全职妈妈发补贴了!别再让妈妈孤军奋战,爸爸的育儿支持更重要


2016年,我开始从事建立支持型家庭关系的咨询工作,至今已积累了100多个案例经验。在我的咨询案例中,一些全职妈妈是经过深思熟虑放弃工作的,她们既不放心将孩子托付给保姆,也难以依靠年迈的长辈提供育儿支持。多位全职妈妈坦言,“我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作出最能接受的选择”。


2025年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它是从国家层面首次以现金补贴形式,正式认可了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长久以来,由于家务劳动的价值难以量化,当全职妈妈回归家庭后,常陷入一种劳动与付出“不被看见”的失落感。


家庭是相互滋养的港湾,而非单方面牺牲的场所,若爸爸始终忽视,妈妈积压的委屈可能转化为夫妻间的冷漠。

01

好的支持是尊重加分担


照顾0~3岁婴幼儿的全职妈妈最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新手妈妈产后往往面临显著的心理落差:从怀孕时全家呵护的焦点,骤然转变为婴儿照护的主要责任人,这种急速的角色转换,让她们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婴幼儿的进食、排泄、睡眠都不可预测,妈妈们常常被迫日夜颠倒。有人建议“孩子睡你就睡”,现实情况却是:孩子入睡后,妈妈还要操持家务,或因为过度疲惫、精神兴奋反而难以入眠。产后抑郁往往就在这种身心消耗的状态下悄然发生。


全职妈妈在肩负大部分家务与育儿重担的同时,若再患上产后抑郁,其处境将雪上加霜。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丈夫未能充分理解这一状况,他们觉得妻子“情绪化”,实际上妻子的行为可能是抑郁症状的表现。


一个简单的睡眠调整就能带来显著的情绪改善。我在咨询中通常会建议照料0~3岁婴幼儿的妈妈,应确保每周有1~2天在独立卧室睡个整觉。这意味着爸爸在此期间全权负责夜间育儿工作。为此,妈妈需要提前准备好挤出的母乳。


倡导爸爸参与育儿这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操作中,比如掌握冲泡奶粉的温度和比例,学习半夜孩子哭闹时的安抚技巧等。夫妻二人可共同建立一个时间计划表,生活的秩序感与安全感会随之而来。


养育孩子是一场需要合作的旅程,许多妈妈常常独自扛起这份重担,内心藏着“孩子爸爸可能做不好”的担忧。这份不放心,有时会表现为指手画脚,无意中损耗了彼此的信任。


我会直接建议:你试着真正放手一天,出去和朋友吃个饭、散个心,看看结果如何?多数妈妈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行,我怎么能把孩子交给他。破解之道在于必须让妈妈跨出第一步。她们会发现孩子能适应不同的照顾方式,爸爸的育儿能力被低估了。


妈妈需要给爸爸成长的空间,就像当初自己不断学习做妈妈一样,爸爸也需要通过实践来积累育儿经验。妈妈还要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被情绪所主导,明确地说出“今晚你帮忙带孩子,我要好好休息一下”,大多数爸爸都会愿意配合。如果爸爸不在身边,也可以请求父母或保姆帮忙。妈妈要调整心态,不能一味地贡献。


当孩子进入学龄阶段后,全职妈妈的育儿负担通常会有所减轻。我会建议,即便孩子年龄渐长,仍需保证每周至少有一天是“爸爸的专属育儿日”,确保妈妈获得一整天的休息。爸爸独自育儿既能体会妈妈带孩子的辛苦,也能享受亲子互动的快乐。


02

好的爱是成全爱人的愿望


我在咨询过程中,会和来访者一起讨论什么是好的关系、如何理解和表达爱,在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支持性的夫妻关系在于愿意了解对方的梦想,并愿意帮助对方实现梦想。


有对夫妻两地分居,丈夫的工作收入可观,妻子全职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妻子觉得不再需要婆婆帮忙,要求她离开,但是婆婆想继续照顾孙子。夹在婆媳之间的丈夫不知道该怎么办,以为送妻子包和花能讨好她,让她愿意接受婆婆,却发现她根本不在意这些。


于是我问这位丈夫:“你知道妻子的梦想吗?”丈夫沉思良久后回忆道:妻子之前是名会计,曾提起想考取国际会计师资格证。“那么,你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件事,对她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你愿意资助她完成这个梦想吧?”丈夫当即表示同意:“没问题,我完全可以出钱让她去进修。”当他和妻子讨论后,妻子特别高兴,表示自己学习时,可以请婆婆帮忙接送孩子。


被深刻理解的力量,让他们的关系实现了质的飞跃,长期积累的婆媳矛盾自然得到化解。真正的理解与支持往往很简单,许多丈夫习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忽略了妻子真正的需要。唯有基于了解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全职妈妈的付出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收益,却在维系家庭正常运转和培育下一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由于家务劳动的价值难以量化,这造成了一种表面现象:似乎是丈夫独自支撑着家庭经济。经济上的依赖也会给妻子带来心理负担。


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丈夫会主动将收入交由妻子管理,分配家用。可一旦家庭出现矛盾,长辈常会以“钱都是我儿子挣的”这类言论介入,这种不对等认知恰恰成为许多家庭冲突的导火索。


全职妈妈的价值需要“双重肯定”:一是自我心理上的坚定,二是外界以明确收入的形式予以认可。后者哪怕仅参照家政薪酬标准,也能赋予妈妈应有的安全感。


此外,家庭还可以尝试定期进行“角色互换”。有位体验过带孩子的爸爸,在日记里写道:从早到晚连轴转,刚想休息孩子就醒了,我这才明白妻子说的“累”是什么意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全职妈妈再就业》的提案,这是全职妈妈提升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保障。


事实上努力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积极参与育儿的父亲,也面临着来自传统性别文化的多方面压力与挑战:有的爸爸为接孩子向公司请假,前两次老板勉强同意,到第三次就直接质问:你没有老婆吗?为什么非要你去接?当同事和他约饭时,如果说“我得回家看孩子”,就可能招来异样的眼光……


家庭问题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性别结构性关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我们通过对全职妈妈现状的理解及其面临问题的科学应对,有助于促进社会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性别公正的发展模式。


本期专家


佟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育儿   妈妈   孤军奋战   好消息   爸爸   国家   孩子   妻子   丈夫   家庭   家务   价值   婆婆   产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