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巨人网络来说,简直像坐了趟刺激的过山车。
年初股价还一路往上冲,几乎翻了三倍,结果三季报刚发布完,股价就开始往下掉,到10月底收盘时,已经从9月的高点跌了近30%。

更让人意外的是,10月28号公司突然官宣,CEO张栋因为个人原因辞职,接任的是公司老臣刘伟。
这前半段风光后半段拉胯的操作,属实让不少投资者和玩家看懵了。
光看三季报的数据,其实巨人网络今年的表现不算差。
营收拿了17.1亿,比去年多了一倍还多;归母净利润6.4亿,涨得也很明显;就连全年归母净利润都有14.2亿,同比也有增长。
单看这些数字,谁都会觉得公司走在健康成长的路上,可股价偏不买账,这背后肯定藏着比数据更复杂的事儿。

要聊巨人今年的变化,绕不开《超自然行动组》这款游戏。
游戏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律,寒假春节所在的Q1和暑假所在的Q2、Q3交界,是全年两大黄金期。
这时候学生们有时间又有零花钱,是游戏消费的主力,能不能抓住这两个时段,对游戏公司全年的成绩影响很大。
2025年暑假,《超自然行动组》就成了绝对的黑马,它主打“中式恐怖加团队生存加寻宝解密”,玩法新鲜,玩家口碑慢慢发酵,最后彻底火了。

7月份的时候,这款游戏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100万,还稳稳待在iOS游戏免费榜TOP5里,畅销榜最高冲到过第四。
从5月到8月,它的日均流水从3.4万美元涨到了8.2万美元,这样的增长速度,自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
很多人都觉得,这会是巨人近几年最大的惊喜,能成为公司的新爆款。
而巨人今年年初开始的股价上涨,基本就跟这款游戏的亮眼数据同步,能看出来业界和投资者都认可这款游戏,也认可巨人今年的战略方向。
《超自然行动组》的成功,其实是巨人转向创新的一个缩影,而带领公司走这条路的,正是刚辞职的张栋。
张栋2024年1月1日才正式接下巨人CEO兼总经理的职位,他一上任就有很明确的想法,把公司从《征途》系列的依赖里解放出来。

《征途》是巨人的老本行,属于重度MMO游戏,虽然有基础,但时间长了难免会遇到增长瓶颈。
张栋想做的,是推更多像《球球大作战》《太空杀》《月圆之夜》这样,娱乐性、竞技性更强的新产品。
本来想,有这样清晰的方向,再加上爆款游戏的加持,张栋在巨人的路能走得稳一些,可谁能想到,他才任职一年就匆匆离场。
而且张栋本身不是行业新人,他是北大毕业的,履历横跨腾讯、网易、网易云音乐,不管是从端游到手游的转型,还是从做产品到搞管理,都有一线经验,算是中国游戏产业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

业界一开始对他的期待就不低,他也确实拿出了成绩,可这样的情况下还是离职,实在有点让人意外。
张栋在巨人的这一年,不只是推了新游戏,还在公司内部搞了不少改革。
他把“征途IP焕新”“AI加游戏”“海外发行”定为三大核心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实际动作。
比如他搞了“业务委员会加赛道负责人”的机制,让年轻骨干也能参与到决策里,打破了传统的层级壁垒;还把AI能力接入了《原始征途》和《太空杀》,想靠技术给老游戏添点新活力;对《征途》这个老IP,他也没放弃,想办法让它“长青”,提升老玩家的付费转化率。

从这些动作能看出来,张栋是个有“冲劲”的管理者,不是那种守着老本过日子的人。
史玉柱当初选他当CEO,大概率也是看中了他的能力,想让他当巨人未来发展的领航员。
可偏偏在公司看起来蒸蒸日上的时候,张栋选择了急流勇退。
要知道,成为一家公司的CEO,对职业经理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里程碑,而且从外部看,他这一年的管理效果也确实不错,真搞不清他为啥要在这个时候离开。

有人从行业角度分析,说张栋的“互联网平台化思维”和巨人传统的“产品导向”存在张力。
巨人需要改革是肯定的,但改革要怎么推进,要改成什么样,张栋可能还没跟公司内部达成共识。
更耐人寻味的是另一种说法:要是张栋真带着巨人迅速起飞,外界可能会传“早用张栋,巨人早就成行业第一了”。
这种话,怕是巨人董事会最不能容忍的,公司要改革,要出成果,但成果绝不能被说成是某一个现任CEO的功劳。

张栋走后,接棒的是巨人董事刘伟。
公司说,刘伟这次回归会聚焦培养年轻核心人才,但熟悉巨人的人都知道,刘伟是公司的元老,跟《征途》IP的运营渊源很深。
她被看作是“巨人精神”的守护者,强调“专注、务实、用户第一”;同时,因为她跟史玉柱长期合作,也有人把她解读为“影子操盘手”。

她的接任,其实标志着巨人又回到了“元老掌舵、内部传承”的治理模式,之前张栋带来的那些改革,可能会暂时按下暂停键。
这种职业经理人改革受挫、老臣回归的情况,在游戏行业也不是第一次出现。
2024年就有一家头部游戏公司,CEO因为“战略落地节奏和股东预期不符”离职,最后也是公司内部老人接手。
这说明传统游戏公司里,职业经理人想推动改革,很容易遇到“改革深度”和“企业惯性”的矛盾,公司需要外部力量打破僵局,可真到了要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时,又很难完全接纳外部的思维。

10月30号的时候,巨人网络公关负责人马全智在社交媒体上回应了张栋离职的事,说“此次人事变动影响有限”。
他的回应里还藏着一层意思:巨人能走到现在,靠的是公司的核心体系,不是某一个人。
这种说法有点站不住脚。
游戏行业的开发和运营周期都很长,一款游戏从立项到上线再到稳定运营,往往需要好几年时间。

张栋才任职一年,根本没办法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说他“完成了使命”,实在有点牵强。
张栋在巨人的一年,其实没白干。
他赶上了巨人从“传统MMO”向“多元精品加AI驱动”转型的关键窗口期,不仅稳住了业绩基本盘,还靠爆款游戏和内部改革,给公司点燃了新的引擎。
可随着他的离开,巨人又回到了熟悉的“元老主导”模式,这让人忍不住怀疑,巨人到底是真的想转型,还是只是想在传统框架里做些小调整?

从现在的情况看,刘伟接任后,巨人大概率会走更稳健的路线,可能会更侧重《征途》IP的运营和现有产品的维护。
但问题是,2025年的游戏行业,AI赋能、全球化竞争已经成了大趋势,要是巨人满足于现状,不继续突破产品创新和组织活力,很可能会慢慢落后于头部公司。
说到底,张栋的离职和巨人的股价回撤,暴露的是传统游戏企业的一个普遍困境:既需要外部力量来打破惯性、推动改革,又很难完全信任和接纳外部力量的思路,最后往往会回到自己熟悉的舒适区。
未来巨人能不能再“进击”,关键要看刘伟团队能不能在稳健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能不能让《征途》IP焕发出新活力,能不能把AI技术真正用出效果。
要是这些都做不到,那2025年可能就不是巨人进击的“休止符”,而是“转折点”了。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