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方披露,NSA自2022年起发起针对我国国家级授时系统的重大网络攻击,企图通过破坏时间基准,扰乱我国通信、金融、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运行,甚至影响国际标准时间秩序。这一事件也揭示了一个事实:时间安全,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新前线。而捍卫时间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从核心器件、系统设备到服务网络的全面自主可控,以强化授时系统的安全防护。
授时,通俗地说就是发布标准时间。我们日常生活中校准手机、手表,仅仅是其最基础的应用。我国国家级授时系统承担着“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它是全国统一、超高精度的时间源,是保障社会高效运转的“隐形基石”。

然而,授时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如同数字时代的“心跳”,一旦紊乱或失准,将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连锁反应。行业专家指出,微小的时间偏差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时差毫秒,变电站就会时序混乱,造成大面积的停电;时差微秒,国际股市的交易就可能会有几千亿的变化;时差纳秒,北斗的定位精度就会差30厘米,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日常通信,无线电载波无法同步,手机通话和上网无法实现;时差皮秒,月壤采集车和嫦娥飞船的定位就会产生几公里的偏差,可能造成“嫦娥”无法成功返回。
由此,NSA此次攻击的战略意图便十分明确:通过瘫痪国家的“时间感官”,使整个社会运作、经济活动和国防安全陷入全局性混乱。

同时,此次攻击也再次警示我们:时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时间安全,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以强化授时系统的安全防护。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空间威胁,作为国内少数同时服务三大运营商的时钟同步龙头企业,赛思自2018年起便围绕“时间源-授时端-用时端-时频芯片”展开全产业链布局,以自主技术筑牢关键基础设施的时间安全底座,实现对授时体系各环节的全面加固与协同防护。
1、核心器件自主化
● 时钟芯片行业领跑:赛思自研的全球首款支持北斗时频同步SOC芯片,性能(抖动<200飞秒)国际领先,曾获央视专精特新年度绝活认可。同时自研出国内首款5G时钟发生器等时钟芯片产品,填补领域空白;
● 国产化晶振全面崛起:赛思国产晶振系列通过元器件国产化检测,取得近十项国家级认证,成为5G/6G通信、雷达、卫星导航等关键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 芯片原子钟技术突破:基于相干布居囚禁原理与MEMS工艺,推出微型化、低功耗芯片原子钟,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应用于中海油深海勘探等极端环境场景。

2、高端授时设备国产化、北斗化
赛思全面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时间源,推动NTP/PTP时间服务器、子母钟系统、同步时钟、北斗共视设备、卫星智能分路系统、时空安全隔离装置等全线产品实现国产化与北斗化转型,覆盖从“微秒-毫秒-纳秒-皮秒”量级的各行业差异化精度需求。

且系列时钟系统已深度赋能全国超30省份的5G同步网、70%以上国家骨干网与特高压电网,并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西水东济、东数西算等一系列国家级重大工程提供可靠授时保障。同时,服务覆盖全国100余家金融机构、50%以上新建地铁项目等民生基础设施项目,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全域安全同步网络。
3、行业解决方案的定制化
赛思依托自主创新的FPGA守时与授时算法、深厚的硬件设计功底、深度定制化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大型时频组网与管理经验,能够为各行业量身打造从设备到系统的全链路时间频率同步解决方案,构建安全可信时频网络。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高精度时间同步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与未来社会的核心要素。NSA的攻击事件警示我们:时间安全不仅关乎技术自主,更关系到国家主权。
在这场关乎“时间主权”的较量中,唯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加强时频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才能牢牢掌握数字时代的主动权。
赛思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优化“时间源-授时端-用时端-时频芯片”全产业链布局,守护中国的“时间主权”,让中国的每一次"心跳"都精准而有力。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