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要在中国停留4天,几乎带来了整个政府班子。
本期话题:接下来一周,中国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先是8月31日,第二十五次上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要在天津召开,接着是9月3日,中国要在北京举行大阅兵,相关消息显示将有20多个国家领导人参加,在此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会在华停留4天,而这是个非常罕见的信号。
天津已经做好了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准备。
先看着上合组织峰会,这是第五次由中国主办的峰会,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届。中国外交部透露,中国领导人将在天津与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总结经验,描绘合作蓝图,推动上合组织朝着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前进。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大家不仅要谈经贸合作,还会谈能源、交通、粮食安全、防务合作,以及地区局势稳定。从这些议题就能看出来,这次峰会就是要让上合组织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
再看看9月3日将在北京举行的阅兵活动,目前消息已经确认,将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亲自到场观礼,这些国家涵盖五大洲,包括东盟核心国家、中亚五国、中东欧国家、拉美和非洲国家等,这既是显示中国的抗战贡献获得了全球多区域的承认,也打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历史叙事。那么如此多的国家领导人齐聚北京,这说明什么情况呢?
如果把世界比作一个大棋盘,可以发现很多国家正在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方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西方盟友体系和新兴多边机制之间,都在经历变化,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挑起对抗,而是推动合作。总结下来也就是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眼中,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同时中国代表的是一种公正的力量,是国际秩序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因素。
就在国际社会纷纷确认出席中国纪念活动之际,日本却通过外交渠道向多国发出所谓“呼吁”,试图劝阻各国参加北京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理由是“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那么日本这么挑衅中方又释放出什么信号?
日本还是没有对二战罪行进行反思。
首先日本肯定不只是因为心虚,还为了掩耳盗铃,日本自己对二战的反思一直停留在表面,从来没能像德国那样真诚面对过去。相反,日本右翼势力长期想把自己包装成“历史受害者”,把侵略者的身份推得干干净净。现在一看到中国搞纪念活动,日本立刻警觉,害怕国际社会再次聚焦它的侵略历史。
但问题是,日本这次公关战注定难以奏效。中国举行纪念活动有充分的理由。中国是二战的主要战胜国,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抗战14年,伤亡数千万。这种历史是血写的,根本不是几个舆论公关预算能抹去的。更别提,按照战后国际秩序,像《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这样的文件,都明确规定了日本的责任。今天中国办纪念活动,本质上就是在提醒全世界:这个秩序是经过牺牲换来的,不容挑战。
对比一下德国就能看出差距,德国总理勃兰特当年在华沙下跪,赢得了受害国的谅解,与此同时,德国领导人还会参加奥斯威辛纪念日,或者诺曼底登陆周年活动。而这种态度让德国逐渐摆脱了二战的阴影。反观日本呢?不仅少有这样的举动,反而经常通过修改教科书、拜鬼之类的操作,把邻国的伤口一遍遍揭开。如今日本政府甚至去劝别的国家不要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说白了就是怕更多的国家站出来提醒历史不能抹掉。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为了在国际上“洗白”,这些年来花了超过560亿日元搞公关,试图塑造一个所谓“正确形象”。这种做法说明,日本的焦虑其实很深。毕竟,真要是对历史有信心,就不需要花这么多钱到处游说,越是这么操作越显得心虚。
正因如此,日本的外交动作并没有得到太多响应。相反,它更凸显出中国纪念抗战胜利的必要性。因为只要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态度暧昧,亚太地区的阴影就不会真正散去。中国的阅兵,不仅仅是展示军事实力,更是对国际社会释放信号,世界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允许历史虚无主义抬头。
俄罗斯现在迫切需要跟中方达成深层合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京来华就格外有分量,通常情况下俄罗斯总统的外访安排都非常紧凑,一般不会在单一国家停留太久。而普京此次访华时间长达四天,堪称其执政生涯中的罕见之举,俄方对此行赋予了“史无前例”的战略重要性,并且随行阵容也极为豪华,涵盖外交、国防、能源和经济等关键部门,显示出俄方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普京的此次访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方面能源合作是此次访问的核心内容。俄罗斯希望通过增加对华石油出口量15%,突破1亿吨,同时天然气出口增长30%,达到160亿立方米。这不仅有助于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也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有助于推动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通过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此外,中俄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也日益紧密,两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公平正义。此次访问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伙伴关系。所以说普京此次访华不仅是对中俄关系的深化,也是对两国共同利益和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确认。
同时,在这次参加阅兵的外国领导人名单中,还有一个人值得重点关注,那就是朝鲜领导人,这是他首次参与中国阅兵。朝鲜虽然和中国关系紧密,但在这种国际性纪念场合,其领导人露面并不多。而他这次能来参加阅兵释放出至少两个信号。第一,中朝关系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波动后,正在重新巩固。第二,朝鲜愿意通过这种场合向世界展示自己在区域事务中的存在感。这不仅对朝鲜本身是一次外交突破,也说明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无人可替代。
特朗普邀请韩国总统一起访华。
尽管这次九三阅兵,西方领导人集体缺席,但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最想见到的3个人这次都在北京,与此同时,九三阅兵本身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按照国防部的介绍,这次阅兵将有45个方队,时长70分钟,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纪念,更是一次大规模的国防展示。从新一代战机到高超声速武器,从无人机到反无人装备,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会在镜头下清晰展现。
一句话总结就是,如果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世界认识了什么是现代战争,那么2025年的九三阅兵,将重新定义现代战争科技。这话听上去直白但并不夸张,原因很简单,中国的装备更新速度太快,体系化程度太高。从信息化作战到智能化作战,从常规防御到战略威慑,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已经远超十年前的水平。这对国人来说是一种自信,对外界来说则是一种震撼。
同时,中国官方也强调,举办九三阅兵的初心不是炫耀武力,而是通过这种方式纪念历史,彰显和平。这次阅兵特别注重“不扰民、少扰民”,训练点远离市区,合练时间避开工作日,装备调动尽量压缩路线和时间,这些细节说明,中国在展示军力的同时,也在考虑民众的日常生活。
九三阅兵是一次历史纪念、军事展示、国家自信和外交信号的综合事件。
从国际角度看,这次大阅兵传递的信息很清晰,中国要告诉世界,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启示。面对某些国家试图挑战战后秩序,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维护正义和稳定。
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事件:20多国领导人齐聚北京,普京停留4天,日本却想方设法阻止,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世界多数国家希望通过中国寻求合作和确定性,而日本却依然困在历史包袱里,试图掩盖而不是反思,这就是格局的差距,也是未来走势的信号。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中国的选择,是要铭记历史,同时推动和平与合作。这才是纪念抗战胜利的真正意义。
好,关注小彻,我们下期再见。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