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提醒,中国经济虽远超俄罗斯,但相比之下却有一个重大弱势

前言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全世界的注意力似乎都已经被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所吸引,这导致原本备受关注的俄乌冲突居然遭到了“冷遇”。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毕竟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让人都有些习以为常了,而关税战又波及了整个世界,让所有国家都忙着处理自家事。

但非常有趣的是,在这次关税战中,俄罗斯反而成为了受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

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俄罗斯有着一个让中国都望尘莫及的巨大优势...

坚挺的俄罗斯

事实上,俄乌冲突的爆发其实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毕竟俄乌冲突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俄罗斯是在北约持续东扩、自身安全空间被极度压缩的情况下,被迫采取军事行动。

可以说,从一开始这场冲突就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经济、政治、外交等多维度的全方位博弈。

而在战争伊始,不少人断言俄罗斯经济将不堪重负。

毕竟,战争意味着巨额的军事开支,从武器装备的采购、维护,到士兵的薪饷、物资供应,每一项都是天文数字。

同时,美西方迅速挥动制裁大棒,从金融领域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限制其金融机构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到贸易层面限制俄罗斯商品出口、阻断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进口。

他们试图从各个方面对俄罗斯经济进行 “绞杀”,让俄罗斯经济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不少人甚至猜测俄罗斯经济将迅速崩溃,政府也将随之垮台。

但现实却与这些悲观预测大相径庭:

三年过去了,当乌克兰经济在战争的炮火下几乎陷入瘫痪,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工业生产停滞,国家财政濒临破产时,俄罗斯经济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韧性。

数据显示,俄罗斯 GDP 仅仅缩水了两个百分点。

这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众多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衰退的大背景下,俄罗斯这一成绩显得尤为突出,超过了许多未受战争直接影响的国家。

而俄罗斯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稳住经济基本盘,关键在于其拥有两项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 粮食和能源。

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国内粮食生产并未因战争而大幅减产,反而在政府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下保持稳定增长。

充足的粮食供应不仅保障了国内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稳定了民心,也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俄罗斯的能源产业更是其经济的中流砥柱,其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在战争期间,即便面临西方制裁带来的出口渠道受阻、运输困难等诸多挑战,俄罗斯能源出口依然屡创新高。

仅天然气和原油两项,就为俄罗斯带来了超过两千亿美元的巨额收入。

而能源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是所有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在战争时期,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维持正常运转,许多国家在战争压力下,能源供应短缺导致工厂停产、交通瘫痪、民生混乱,经济瞬间陷入崩溃。

但俄罗斯凭借自身强大的能源实力,不仅满足了国内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还能大量出口,赚取外汇,用于支撑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和应对战争开支。

这种在战争中能源和粮食领域的出色表现,不禁让人将目光投向另一个重要经济体 —— 中国。

中国与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也都面临着来自西方世界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的经济表现,引发了一些思考:倘若中国同样面临西方世界全面经济制裁,是否能像俄罗斯一样应对自如?

但最终很多人给出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中国在同样情况下必然不如俄罗斯...

中国的弱势

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已然成为工业巨擘,庞大的国内市场犹如坚实后盾,推动着经济稳健前行。

但硬币总有两面,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部分领域对进口的依赖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粮食和能源这两大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曾深入剖析过这一现状。

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高达 1.6 亿吨,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供需关系。

在众多进口粮食品种中,大豆的进口情况尤为突出,其进口量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六成。

而大豆不仅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更是饲料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进而关联到肉类供应和百姓的 “菜篮子”。

原油方面,2023 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超过 5 亿吨,如此庞大的进口规模,使得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成为举足轻重的 “进口大户”。

原油作为工业的 “血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生产等多个领域,其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业体系的正常运转。

反观俄罗斯,在美西方的重重制裁之下,却凭借粮食和能源优势实现经济的逆势增长,这与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我们也无需过度担忧,俄罗斯在遭受制裁期间,出口持续增长,背后离不开与中国等国家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

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不仅满足了中国部分能源需求,也为俄罗斯开拓了稳定的出口市场,实现了互利共赢。

这种合作模式为中国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和支撑。

当然,尽管有国际合作作为补充,提升粮食与能源的自给率依然是中国当下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参考信源:

环球网 俄罗斯,不降反升

新浪财经 俄农业部预测2024年农产品出口额将达450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财经   俄罗斯   中国经济   相比之下   弱势   中国   经济   能源   粮食   战争   国家   冲突   领域   原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