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影又出现了。
有人认出了她,过来打招呼,她会有些害羞地点头回应。轮到她上台佩戴校徽的时候,那份紧张感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还是那个样子,没什么变化。
这一切的议论,都得从四年前那个夏天说起。
那个时候,她身高1。43米,体重只有33公斤。大家把她捧在手心里,叫她“天才少女”。
很快,她的身世也被所有人知道了。广东湛江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七口人,妈妈身体不好,长年需要吃药,爸爸在工地上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她跳水,就是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
一夜之间,她从一个没人认识的农村孩子,变成了全国的骄傲,被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那个时候,所有的赞美都涌向她,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时间改变了一切。
于是,风向变了。
那些曾经把她捧得很高的人,开始用最刻薄的话来评价她。
“果然是小地方出来的,没脑子,比不上陈芋汐。”
“怎么胖成这样了?运动员一点都不知道自律吗?”
今年五月,她缺席了全国跳水冠军赛。这是她成名后第一次缺席这么重要的比赛,网上的猜测更多了。有人说她管不住嘴,彻底胖得不能跳了。也有人说,她肯定是被国家队放弃了。
这两个月,她好像“消失”了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
9月13日,就是她去报到的那天。她把自己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出场服捐给了学校的博物馆。
这本来是件好事,一个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现在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可网上的声音,还是没有停。
他们嘲笑她:“以前就没好好读过书,现在上大学,能跟得上吗?”
好像在他们眼里,她做什么都是错的。
就在她去大学报到的同一天,《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都报道了这件事。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校园新闻,这两家媒体的分量,谁都清楚。
它们没有长篇大论,只是客观地报道了全红婵成为一名大学生的事实。
这是一种强烈的信号。
这个信号在说:国家没有忘记她,她过去的荣誉依然闪光,她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这是在告诉那些躲在键盘后面的人:这个18岁的女孩,依然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看懂了。报道下面,还是有很多人在继续指责她。
他们好像忘了一件最基本的事。
如今的全红婵已经18岁了。
那些指责她的人,大概没有想过,她为了站上那个十米台,付出了什么。从几岁开始,每天成百上千次的跳跃,全身都是伤病,放弃了童年所有玩乐的时间。
她为国家拿回了金牌,让国歌在异国他乡奏响。
现在,她只是长大了,只是遇到了一点困难,就要被这样审视和抛弃吗?
看着她在迎新会上那个有些拘谨和羞涩的背影,那个坐在第一排,却好像想把自己藏起来的样子,会觉得有些心疼。
她不是神,她只是一个很会跳水的普通女孩。
现在,还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