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
编辑|冉
在亚洲这片土地上,有三股力量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几亿人的生活,它们不是政府,却能左右国家经济的命脉;它们不是军队,却能牵动社会的方方面面。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三菱、中国的招商局——这三大财团被称为亚洲经济的“三根支柱”。
可能你觉得这些名字并不陌生,三星的手机、三菱的汽车、招商银行的工资卡,或许就在你身边。
那么问题来了,三星、三菱、招商局,这三大财团,到底有多强?它们之间又有何不同?
如果说韩国最知名的企业,毫无疑问是三星。很多人认识三星,是因为它的手机、电视,或者是内存芯片。但在韩国,三星早已不是一家普通公司,而是被称为“国家中的国家”。
1938年,创始人李秉喆在大邱开了一家“三星商会”,只卖干果和杂货。当时的韩国战乱频仍,没人会想到这家小铺子未来能占据全国GDP的五分之一。
战后,李秉喆凭借和政府的关系,拿到化工和机械领域的投资,迅速完成第一波扩张。到了上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决定发展重工业,三星果断进入石化、造船等行业。
真正让三星走上全球舞台的,是半导体。1974年,三星成立三星电子,正式切入芯片产业。起初连亏三年,外界都说他们“自讨苦吃”。
可李健熙(李秉喆之子)坚持一句话:“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可以换。”硬是砸钱把半导体做到了全球第一。如今,三星的存储芯片、OLED屏幕在世界市场上几乎无可替代。
三星的触角早已伸进韩国人的衣食住行,孩子出生在三星医院,用的是三星保险;上学、工作,手机和电脑可能是三星的;下班回家,电视、冰箱、洗衣机是三星的;甚至最后离世,墓地也可能是三星开发的。
韩国社会流行一句话:“人生有三件事逃不掉:死亡、税收和三星。”这话听着夸张,其实一点也不假。
如今的三星,总资产约2.1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韩国GDP的五分之一。韩国平均每16个人里,就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在三星工作。它不只是经济巨头,更是整个国家的“命脉”。
但庞大带来的,不只是荣耀,也有阴影。三星几乎每一代领导层都曾陷入丑闻。李健熙因逃税、行贿被判刑,后来被特赦;他的儿子李在镕则因“亲信干政案”被捕入狱。
可即便如此,韩国社会对三星依旧无比依赖。就算三星高层违法,政府也不得不投鼠忌器,因为没有三星,韩国经济几乎就会停摆。
这就是三星的恐怖之处——它不仅是韩国的骄傲,更成了韩国难以挣脱的枷锁。你说它是韩国的动力引擎没错,但它也几乎“绑架”了整个国家。
如果说三星是现代技术的代表,那么三菱就是日本工业沉淀的缩影。相比三星的张扬,三菱显得低调许多,但它在日本的存在感同样强大,甚至更“根深蒂固”。
三菱的起点更早,1870年,岩崎弥太郎创立三菱商会,用几艘旧船做航运生意。当时日本正值明治维新,政府全力推进工业化。岩崎弥太郎敏锐地抓住机会,接下了军方运输订单。
一次次战争订单,让三菱迅速发家。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二战……几乎每一次日本对外扩张,三菱都在背后提供舰艇、飞机、弹药。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就是三菱重工的“杰作”。
战后,盟军认为三菱与军国主义勾连太深,下令将其拆解。但没几年,这个财团又以“分而不散”的方式重新聚合。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三菱又成了工业巨头。
今天的三菱,像是一张巨大的经济网络,悄悄笼罩在日本的方方面面。它旗下企业超过500家,涉足银行、保险、地产、汽车、能源、航天,几乎渗透到日本的所有关键行业。
据统计,日本约60%的核心产业都有三菱的影子,海上自卫队三分之一的驱逐舰和一半的潜艇都是三菱建造的。三菱重工还负责日本的主力战斗机和导弹系统,可以说,日本的国防工业,离不开三菱。
从规模上看,三菱集团总资产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几乎是三星的十倍。它不像三星那样被大众时时提起,却在暗中把日本经济的命脉牢牢攥在手里。
日本人甚至打趣说:“也许一辈子都没见过三菱本部长长什么样,但每天都在用三菱的产品。”
当然,三菱也并非完美无瑕。
近年来,汽车油耗数据造假、零部件质量问题屡见报端。可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依旧不敢对它下重手。原因很简单,三菱盘根错节的产业链和庞大就业群体,让它成了国家经济的“大动脉”,动它就等于动了整个日本的根基。
三菱的的财富并非靠消费电子产品,而是靠战争、工业、金融一点点积累。它更像是日本现代工业的“骨架”,无声却无处不在。
说到中国的第一财团,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阿里巴巴、腾讯,或者中石油。但真正能与三星、三菱比肩的,其实是招商局集团。
招商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目的是打破外国在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它是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起点之一。早期不仅做航运,还涉足电报、保险、铁路、矿业等,是近代化改革的“试验田”。
抗战时期,招商局的船只主动沉入江河,阻挡日军进攻。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国有企业,沉寂了一段时间。真正让招商局焕发新生的,是1979年的蛇口工业区。
招商局在深圳荒凉的滩涂上炸山填海,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工业区。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栋商品房、第一份劳动合同、第一次工程招标。蛇口的试验,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
进入90年代,招商局的金融力量开始显现。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相继成立,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活。许多人第一张工资卡就是招商银行的,平安保险也成为中国保险业的巨头。
如今的招商局,早已跳出国内,走向世界。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在亚洲、非洲、欧洲的港口和基建项目上频频亮相。总资产达到1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三星和三菱的总和。从体量上看,它是亚洲无可争议的“巨无霸”。
更特别的是,招商局并非家族财团,而是一家央企,紧随国家战略而动。当国家需要发展海运,它建港口;当国家布局新能源,它投资科技;当中国走出去,它投资海外港口和基建。它不仅追求利润,还肩负着稳定经济、服务民生、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任务。
不同于日韩财阀“绑架国家”,招商局始终与国家同频共振。它的存在,更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到新时代,招商局一路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的崛起。
从历史脉络看,三星靠技术赌博与政府扶持,成长为韩国的“隐形帝国”;三菱靠战争和工业化积累,变成日本经济的“暗网骨架”;而招商局则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民族工业试验场一路走向全球化舞台。
三者的发展路径不同,社会角色也不同。三星和三菱多多少少“绑架”了国家,而招商局则更像国家的战略延伸。
未来亚洲经济格局中,三星依旧在半导体领域占有优势,三菱的产业布局仍稳健,但真正有潜力在全球舞台引领潮流的,是招商局。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