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评图书:
书名:《葡萄酒与战争:法国人与纳粹的斗争》
作者:(美)唐·克拉斯特鲁普、佩蒂·克拉斯特鲁普
译者:刘军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4月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法国军队仅仅虚晃一枪,就很快退回了马奇诺防线。九个月后,已经较为完整地控制了北欧的德军,转而进攻西欧,很快就打败了法国、比利时和荷兰。
法国对德投降后,部分地区成为了德占区,而在新组建的维希政府的空置区,德军事实上也畅通无阻。
但至少在1940年夏天,大多数法国人对于避免了一场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残酷战争感到高兴。
然而,问题是, 德国人并没有像贝当以及多数法国人够想的那样,很快结束占领,也没有将法国作为一个平等伙伴。法国注定要成为德国战争机器中负责供应资源,甚至消耗人力的战败国。
德国人从法国攫取了大量的文物,以及葡萄酒。法国的葡萄酒是这个国家最为知名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20世纪30年代,法国葡萄酒业的从业者发起成立了国家原产地命名委员会,法国多个地区如香槟地区的葡萄酒因而以更为严谨有效的原产地标签行销世界。
如果说时尚文化、时尚产业是巴黎等法国都会的关键象征,那么葡萄酒就是法国其他很多地区最为重要的产业、文化甚至社会权力象征。
新引进出版的《葡萄酒与战争:法国人与纳粹的斗争》一书,讲述了二战期间,法国葡萄酒产业、从业者如何在纳粹的残酷统治下艰难生存,并设法保护葡萄酒的故事。书中谈到,由于纳粹和维希政府的政策,法国几乎所有资源都要首先服务于满足德国战争机器消耗的目的,所以包括葡萄酒产业在内,法国的本土工业和农业都面临着严重的物资短缺、人手不足和售卖限制。
不仅如此,希特勒显然意识到,通过攫取法国的艺术品和葡萄酒,本质上可以起到规训法国人最引以为傲,从而强迫服从的作用。德国人不仅控制了法国最好的葡萄园,将大量库存葡萄酒悉数输送运往德国,最顶级的产品成为希特勒、戈林等纳粹高层的私藏品,品质较好的产品则投入到国际市场换取销售收入以供养德国的战争机器,而品质一般的产品则供给德军前线。
如书中谈到的那样,德国占领当局通过限制法国农民进入葡萄园为葡萄藤治疗花叶病和霜霉病,限制采摘,征用部分场地和酒庄作为军事训练场所等方式,以这种最傲慢无礼的方式来完成对法国国家骄傲的揶揄和嘲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维希政府的反动性之中,还包含了一种回归外省主义、乡村生活、振兴葡萄酒产业在内的农业和手工业产业的意识形态,再混合振兴家长制、提高宗教认同的观念,这事实上洗刷了法国启蒙运动的所有有价值的观念,一举倒退回了17世纪和18世纪上期盛行的重农思想。
书作者谈到,二战期间,法国的葡萄种植者、酿酒师、酒庄主等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斗争,或在家中藏匿犹太人,或暗中投身抵抗组织,或是故意降低供给德军前线的葡萄酒的品质。
无论如何,这些法国人以自己的勇敢和坚持,熬到了战争结束,在德国人的占领结束后,重新振兴了自己的国家骄傲。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