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现潮的背后:英伟达的“AI溢价”到顶了吗?
根据《金融时报》6月29日报道,在过去12个月中,英伟达(NVIDIA)公司高管合计出售了超10亿美元的股票,其中超过5亿美元集中在本月,恰逢英伟达股价屡创新高,一度令其市值登顶全球第一。
这场内部人士的密集套现,不禁引发市场一连串疑问:
高管为何选择此时抛售?
是否意味着AI行情已近尾声?
这会是下一场估值回调的序幕?
我们从多个维度拆解这场“套现风波”的背后逻辑。
二、高管“精准”离场,合理还是危险信号?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本周启动自去年9月以来的首次股票出售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方面强调,这一出售完全遵循预设的10b5-1交易计划,即根据事先设定的价格和时间执行,具有合规性和不可预测性,以避免内幕交易嫌疑。
尽管如此,机构仍从中看出了策略信号:
VerityData副总裁本·西尔弗曼直言:“黄仁勋并未在第一季度股价下跌时抛售,而是在创下历史新高后出手,这非常明智。”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即便是公司CEO,也可能认为当前的市值略显虚高,选择在“高位落袋为安”。
事实上,这并非英伟达高管首次集中减持。在过去一年中,公司CFO Colette Kress、执行副总裁Tim Teter等人也有类似操作。而本月集中出售5亿美元股票,显然是一次节奏默契的集体动作。
三、AI热潮带来的“泡沫边缘”
过去一年,英伟达是AI投资热潮最直接的受益者。其主力产品GPU(图形处理器)几乎垄断了高性能AI算力市场。ChatGPT、文生图、Sora等生成式AI大模型的快速商用,直接推高了全球对英伟达H100、A100芯片的强劲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
英伟达2024财年营收同比增长高达126%
净利润同比飙升581%
市值突破3.3万亿美元,短暂超越微软
问题在于:这样的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市场的前瞻性评估正在转向谨慎:
美国与中国在AI芯片出口管制上的紧张对峙,可能进一步削弱英伟达海外营收增长;
高性能芯片订单集中于少数巨头(OpenAI、Meta、Google、Amazon),一旦建设周期结束,可能出现阶段性“库存消化”;
中国、欧洲、沙特等地区也正加速本土AI芯片研发,一旦“去英伟达化”进程加快,可能削弱其垄断地位。
四、这轮减持,可能释放三大信号
管理层对股价阶段性估值的“高位认知”
在英伟达2023年市盈率超过65倍、2024财年市盈率也接近40倍的背景下,部分高管认为当前估值已偏离业绩增长的现实。
兑现激励,非单纯看空未来
对科技公司高管而言,股票本就是主要报酬形式。周期性兑现并不等同于看空公司,尤其黄仁勋仍持有“绝大部分”股份。
市场短期情绪或将降温,催化估值回调
套现金额、频率、集中度叠加,容易激发市场对公司高估值的担忧情绪,成为空头势力利用的情绪信号,未来数周应警惕“涨多即回”的短期波动。
五、结语:AI仍是未来,但不是永远的暴涨
英伟达仍是全球AI算力的王者,掌握着行业最关键的硬件基础。但市场永远不缺“预期透支”后的回调,更不缺风口散去后的冷静。
高管套现,是一个理性的资产管理动作,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正是提醒我们:
再强的基本面,也需要合理的估值去支撑。
当股价远超盈利增长速度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引爆修正”的导火索。英伟达的未来仍值得期待,但盲目追高者,必须为泡沫破裂的那一刻做好准备。
更新时间:2025-06-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