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L.Y
7月18日,欧盟通过第18轮对俄罗斯的制裁方案,宣称将进一步限制俄罗斯的石油收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欧盟还将制裁范围扩大到中国身上,欧盟列出了26个规避制裁的新增实体,其中包括两家中国地方金融机构,理由是它们涉嫌为俄企业提供结算通道。
值得警惕的是,欧盟把中国2家地方银行列入对俄制裁名单中,这是在将俄乌冲突的经济代价转嫁到中国身上,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削弱欧洲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信用。
7月16日加拿大先发制人,对中国的钢铁加征最高50%关税,还额外加25%惩罚性税。紧接着美国商务部7月17日宣布,对中国石墨加征93.5%反倾销税,算上旧税后总税率高达160%。到了18号欧盟更狠,不仅更新对俄制裁,还把中国两家地方银行拉进制裁名单,理由是他们帮俄罗斯做交易。
加拿大这次找的借口还是老一套,说是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冲击他们市场。中国商务部当天就回应了,直接指出加拿大这是违反世贸规则的单边主义行为,还说要评估反制措施。
欧盟这次把中国金融机构拉进来,性质和影响都很恶劣,中方表示强烈不满,还向欧盟提了严正交涉。
为啥欧盟要制裁中国机构呢?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给俄罗斯经济上撑腰。具体说就是中国借钱给俄罗斯,还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帮俄罗斯打仗输血。另外欧盟还指责中国出口军用无人机给俄罗斯,特别是那种军民两用的。
但中方反驳说一直严格管控这些物资,欧盟借制裁标签把金融压力转嫁到中国,无疑是给自身未来合作增加不确定性。
事实上,造成加国内钢铁产业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单边关税措施,但加政府却回避主要矛盾,还试图将产业损害转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贸易伙伴。加方做法于理不合、于法无据、于事无补,将严重损害中加两国正常经贸合作。
中方希望加方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中加经贸关系大局出发,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限制措施。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方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拿大总理卡尼站出来宣布,要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加征重税,有的甚至高达50%,理由还是那个听得人耳朵起茧的“产能过剩”。
但这更像一出障眼法。加拿大的钢铁厂,这些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真正让他们喘不过气的,不是远在天边的中国,而是天天见面的邻居——美国。美国的关税大棒和贸易挤压,早就把加拿大本土的钢铁企业逼到了裁员减产的墙角。
跟“老大哥”美国谈不拢,扭头就把气撒在中国身上。这招棋,与其说是贸易保护,不如说是转移矛盾。把自己家的窘迫和谈判的失利,打包甩给一个外部靶子,这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加拿大话音未落,美国商务部就跟上了。他们瞄准的是一种叫“阳极级石墨”的东西,直接把反倾销税拉到93.5%,加上原有关税,总税率逼近160%。
石墨是电动车电池的心脏,没它,特斯拉也得趴窝。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美国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石墨都得从中国买,这么一来,松下、特斯拉这些巨头的电池成本立刻飙升。
美国的算盘,是想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搞“去中国化”,把产业链搬回自己家。可问题是,全球石墨的大半壁江山都在中国手里,短期内上哪儿找这么稳定又便宜的替代品?
这一拳,看似虎虎生风,实则打在了自家的棉花上。一边高喊着绿色转型,一边又给绿色产业的核心部件涨价,这种拧巴的操作,最终只会拖慢自己的脚步。
最狠的一招,来自欧盟。他们借着制裁俄罗斯的由头,破天荒地把两家中国的金融机构也拉进了黑名单,理由是它们涉嫌帮俄罗斯企业结算。
这相当于撕毁了牌桌上的潜规则。以前大家再怎么吵,金融制裁这把刀,很少直接捅向非当事国的金融大动脉。欧盟这一步,等于公开把俄乌冲突的账单,分了一部分算在中国头上。
这开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口子。今天可以借口乌克兰,明天就能借口别的。一旦这种“捆绑式制裁”成了习惯,中国企业和银行在海外的每一步,都可能踩到意想不到的政治地雷。全球金融体系里那点仅存的“政治中立”,正在被快速侵蚀。
面对这套连环拳,中国没有选择沉默,亮牌的速度和准头,都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加拿大刚宣布要对钢铁下手,不到24小时,北京就宣布了一件事:恢复进口澳大利亚的油菜籽。
这一招,打在了加拿大的七寸上。要知道,加拿大油菜籽曾经在中国市场占了六成,一年就是几十亿加元的生意,是无数加拿大农民的饭碗。现在,中国把这个巨大的市场重新向澳大利亚敞开,加拿大的农民们恐怕要彻夜难眠了。
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对等报复,更是一种清晰的信号:别以为中国的反制只会停留在口头上。我们的工具箱里有的是牌,而且能精准找到你的痛点,出手快到你来不及反应。
除了油菜籽,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牌,一张让整个西方军事工业都睡不踏实的牌——稀土。
早在几个月前,中国就已经对钐、钆等几种关键的稀土元素,实行了出口管制。
中国这次援引的是世贸组织的“安全例外条款”,把稀土定义为军民两用物资,出口审查“一批一证”。这既符合规则,又形成了强大的威慑。
这无疑是一场硬仗。但巨大的压力,往往也催生着最彻底的变革。当外部的路被堵死时,向内扎根的力量反而会变得更强。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