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寒冬的北京城南,一位裹着破棉被的老妇人在漏风的土炕上咽下最后一口气。邻居们凑钱买了口薄棺,草草将她葬在陶然亭的荒草丛中。
这具尸体叫赵灵飞,但世人更熟悉她的另一个名字:赛金花。
她死前三个月,《申报》记者还在吹嘘她“夜宿仪鸾殿劝瓦德西止杀”的壮举;文人樊增祥为她写下“百万生灵齐俯首,护国全凭女丈夫”的诗句;上海滩戏院上演的《状元夫人救国记》场场爆满。
当送葬队伍走过前门大街,围观百姓突然发现,这个被捧成“九天护国娘娘”的女人,连只有那块墓碑还像样,这都是齐白石看在她“救国”名声上免费刻的。
赛金花的故事要从八国联军侵华说起。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带着光绪西逃,京城沦为地狱。此时,一个妓女挺身而出的故事突然疯传——赛金花用德语说服联军统帅瓦德西停止暴行,救下千万百姓,甚至促成《辛丑条约》谈判。文人墨客将她捧为“九天护国娘娘”,林语堂称“北京有救,全赖赛金花”。
但真相是,这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齐如山,清末学者、梅兰芳的幕后推手,曾与赛金花频繁接触。他在《关于赛金花》中直言:“她德语稀松得很,常找我帮忙翻译,连上尉都攀不上,何况瓦德西?”
更讽刺的是,瓦德西的日记《拳乱笔记》显示,他1900年10月才抵达北京,而赛金花声称的“救国”发生在8月。时间线完全错乱。
赛金花自称随状元丈夫洪钧出使欧洲,学会四国语言。但洪钧1893年病逝,她1894年逃至上海重操旧业,短短几年不可能精通德语。齐如山回忆:“她连德国军官的公文都看不懂,常求我帮忙。”
赛金花晚年声称与瓦德西“同宿仪鸾殿”,但瓦德西的日记从未提过她。联军统帅的行程也戳破谎言:瓦德西8月尚在德国,10月抵京后忙于镇压义和团,无暇与妓女“谈情说爱”。
齐如山亲眼见过赛金花为生意求德国低级军官:“她连士兵的刁难都解决不了,谈何救国?”学者丁士源在《梅楞章京笔记》中写道:“所谓救万人,不过是小报编的。”
谣言为何疯传?一场集体“共谋”!
1. 文人的“妓女救国”情结
清末文人痛恨朝廷无能,急需一个“底层英雄”打脸慈禧。曾朴的小说《孽海花》将赛金花塑造成“救国侠妓”,销量破10万册。樊增祥写《彩云曲》吹捧她,却私下对齐如山说:“不过游戏笔墨。”
2. 赛金花的自我营销
赛金花晚年穷困潦倒,1933年因交不起房租写信求政府:“我庚子年救过人,求免8角钱。”记者闻风而动,她趁机添油加醋:“我劝过克林德夫人!”实则公使夫人根本不会见她。
3. 政治讽刺的工具
夏衍写话剧《赛金花》,借她骂国民党不抵抗。张学良探望时夸她“爱国壮举永垂青史”,实为暗讽当局。
赛金花的一生充满悲剧。小时候被卖为妓,成状元小妾后又被洪家驱逐,三次嫁人皆守寡,晚年靠齐白石、徐悲鸿接济度日。
她或许在乱世中帮过几个百姓,但绝非“救国女侠”。德国兵闯入妓院时,她用几句德语吓退对方;替联军采购物资时,顺手捞点油水。这种小聪明被文人无限放大,只因他们需要“一个妓女比太后更有用”的爽文剧本。
赛金花的“神话”是实际就是一面照妖镜:照出文人的虚伪,照见民众对无能的愤怒,也照穿了那个乱世的悲惨。
胡适说得好:“救国要靠科学和制度,而非妓女的枕头风。”真正的英雄不该是虚构的“九天护国娘娘”,而是那些在苦难中沉默挣扎的普通人。
参考资料
1. 齐如山,《齐如山文集·关于赛金花》
2.程歗,《清史探秘:流言编织的“事”:赛金花和瓦德西》(中国文化报,2012)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